行政公文写作技巧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

ID:9457715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 _第1页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 _第2页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 _第3页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 _第4页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 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行政公文写作技巧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 应用文。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具有其它文体所没有的权威性,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定的读者,有特定的 行文格式(注意:比模式更进一步)并有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我国公文一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 日发布、1993年11月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写作和办理。 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而在具体起草中 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工夫。公文语言总

2、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选词一要根 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二要符合明晰、确切、简练的标准,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避免上下文重 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 语,不用方言土语,十分规范。 需要特别提出公文结构用语。一是开头用语,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如:为(了)、 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二是结尾用语。如:为要(荷、盼)、是荷 、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三是过渡

3、用语。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四是经办 用语。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五 是称谓用语。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等等。 国家行政公文有12类13种,即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 函;会议纪要。 公文主文结构,是指除了公文格式(外部组织形式即文头、主文和文尾及其各项设置)之外的公文核心部分。 这一部分的写作,是公文写作的难点。 一、标题 1.规范式:三部分,即:

4、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 2.灵活式 a二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 (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 二是事由+文种 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 b一部分:只有文种 ――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 ★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文后不写落款及时间。 二、正文 1.主送机关(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 关系) 2.正文 a.原由:一是依据: #情况: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常用目前类时间状语

5、;简介人物及事迹 #文件:常用根据;往往是一句话 #意义:议论:常用是 #作用:常用将使 二是目的:常用为 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 b事项:(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或用小标题或用句子表达) 1.并列式。常见。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 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也可用句子并列 式。 要求重轻有序:重要的放在前

6、边,依次类推。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 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公文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顺序是一、(一)、1、(1)共四层。 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 c结尾:(可以不要)常见有: 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 二是希望、号召类。 从12类13种行政公文中选择出3种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模式

7、化如下。 请示模式 请示是向直接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必须事前行文,一事一文。上级应在一定的时限内批复。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学校关于创办<校园文学>报的请示》 。可以省去发文机关。 【主送机关】接受请求的直接上级机关,在标题下面一行顶格写起。 只写一个,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应用抄报(在文末左下角写明)形式。 【正文】1.请求缘由。一写情况依据(往往用目前开头),二写目的说明(用为...开头)。 2.请求事项。分层分项写清具体要求,并说透理由,提出充足的事实和理论根据。同时,

8、依据实际情况,提 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作为上级机关进行判断和指示的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