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照料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我国老年照料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ID:9460912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我国老年照料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_第1页
我国老年照料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_第2页
我国老年照料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_第3页
我国老年照料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老年照料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老年照料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引言  面对日渐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各国的老年照料都在走向社会和回归家庭之间权衡,以便形成最优的照料模式,以最小的社会成本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照料服务。为此,明确家庭和社会在老年照料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成为首要任务①。在我国,探讨这一问题具有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  我国有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跨入老龄型社会后,逐渐增加社会养老的分量,向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在与国际上相吻合,我国社会照料发展出两类实现形式:一类是老人留在家中,由社会机构提供上门服务和日托服务,一般称为居家照料;

2、一类是养老院、护理院等形式的机构照料,为老人提供集中居住的照料服务。就目前形势看,社会养老服务虽然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城市已粗具规模,但要在全国广泛铺开还面临着极为复杂的环境,存在诸多困难。在需求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美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从4%上升到6.8%用了40年时间,澳大利亚用了35年[1],但我国仅用了18年,留给家庭和社会的调整时间很短。另外,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在家庭结构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到2015-2020年,每位老人拥有的子女数量会从现在的5-6个下降到1-2个,家庭规模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家庭

3、难以承受养老重负,对社会照料的需求呈现爆发式的增长[2]。然而,在供给方面,我国是在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还不健全,短时间内提供足量社会照料的经济压力非常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老年人的照料需求必然会走出家庭,在社会中反映出来,但在短期内,社会老年照料服务的承载能力和供给结构还远不能与需求相适应。  以上老年照料需求水平与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必须在整体发展目标的指引下,探索渐进的实现路径。当务之急是确定家庭和社会在老年照料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并衔接二者的功能,使

4、居家、社区、机构各得其所,相互协调,形成合理的老年照料模式组合,使对老年人的照料优质高效、公平与可持续。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考察我国老年照料中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试图回答的问题包括:社会照料与传统的家庭照料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边际效用大小如何?老年人的居住模式对以上关系有何影响?具体到不同的社会照料形式与家庭照料间的关系有何不同?  二、实践发展趋势及相应的研究回顾  从实践的角度看,我国对老年人的照料形式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传统社会中,老年照料服务更多地以家庭赡养的形式实现,甲代抚育乙

5、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又赡养乙代,下一代对上一代都要反馈,呈现家庭内代际成员间的互动形式[3]。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土地改革推动了宗族观念的淡化,农业、工商业的公有化改造威胁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由家庭财产产生的依赖关系,生产组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和活动主体能够为人们提供退休福利和医疗照顾服务,政府出台的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政策也惠及老年人①。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社会的赡养功能逐渐凸显。但由于儒家孝道思想的深厚基础,以及客观条件方面的支撑,家庭保持了养老的主体地位。例如,1958年出台的户口登记政策限制了人口迁移,使得家庭的稳定性得以保持,生

6、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水平提升为照料老人提供了物质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高出生率使人口金字塔维持在成长型状态,也为老年人的家庭赡养提供了基础。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赡养老人的能力进一步受到限制。相关部门从20世纪末开始颁布一系列政策条例,规范和促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发展,满足老年人对社会化照料不断增长的需求。2011年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到2015

7、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肯定以上定位,强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然而,当我们对比发达国家养老模式发展轨迹时,发现与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照料以替代家庭照料不同,在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受福利多元主义思想影响,一些国家在经历了大范围的老年服务社会化之后,又开始倡导就地老化、去机构化以回归社区和家庭,强调家庭照料或社区照料优先于机构照料。至20世纪80年代,就地老化的老年照料制度得到广泛推广,并在90年代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老年照料政策目标[4]。

8、各国逐渐将对家庭的转移支付和直接的服务供给相结合,投入资金培育家庭X络提供服务,并逐渐在竞争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照料市场[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