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ID:9461134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分析_第1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分析_第2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分析_第3页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现状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根据我国现阶段实情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的对策。【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我评价报告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1.多数公司对缺陷认定的具体标准仍旧模糊。由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要求公司对是否存在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发表意见,因此何谓“重大缺陷”对于投资者阅读和使用报告至关重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

2、,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而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自行确定。但是只有少数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附件中披露了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标准,而大多数公司只是机械地照搬了评价指引中关于缺陷认定的原则性规定。2.公司披露的实质性有用信息不多,特别是对“缺陷”的披露情况仍有待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

3、范》第45条指出: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但是目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可以说比重不大,基本上都是未发现本公司存在内部控制设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力不足。即使是在这些披露了缺陷的报告中,也很少发现公司承认内部控制具有重大缺陷。即使公司披露改进措施,也只是象征性、宏观地披露两三点含糊的改进措施。可以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信息质量不是很高。Hamme

4、rsleyetal.(2008)以及Beneishetal.(2008)则考查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他们利用美国上市公司数据,考查了市场投资者对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的反应,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具有增量信息。可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对缺陷的披露。3.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较少提及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我国内部控制规范的一大特色是自我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大于审计鉴证的对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但是绝大多数的公司在自评报告的结论部分仅仅提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未就财

5、务报告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作出说明,也未提及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虽然有数家公司明确指出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但也只是简单的概括性说明。4.在披露主体的认定及意见表述上较为混乱。尽管2010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四条明确指出:董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但是我查阅了一些公司的2011年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发现仍有个别公司对披露主体认定不清,比如,辽宁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最后的整体评价中说到“根据审计部及其他有关部门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估结果,公司认为,

6、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准建立的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于2011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并没有说明董事会这个责任主体。5.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监督意识淡薄。其原因主要是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监督不够重视,形同虚设,在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的监督作用不显著。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信息披露没有完全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使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效率低下,最终影响投资者的决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

7、价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规定上的疏漏为披露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留下空间。2008年新规范的出台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供了更多指导,但在披露形式上还是给予企业很高的灵活度和自主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的调整、经营环境的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和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2010年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与操作规范的确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会导致内部控制信息的可比性和决策有用性较

8、差。2.上市公司自我防御机制的正常反应,不愿意披露其实质性缺陷。从公司内部的角度来看,可能由于风险揭示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自报家丑”,因而公司不愿进行如实披露。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公司会将重大缺陷“内部消化”。或者因自我检查能力不强,未查出重大缺陷,而只是披露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3.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时往往会出于成本因素的顾虑。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必然会发生成本的支出,上市公司直接承担为提供内部控制信息而发生的一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