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问题易致疾病及其护理

口腔问题易致疾病及其护理

ID:9462716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1

口腔问题易致疾病及其护理_第1页
口腔问题易致疾病及其护理_第2页
口腔问题易致疾病及其护理_第3页
口腔问题易致疾病及其护理_第4页
口腔问题易致疾病及其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腔问题易致疾病及其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口腔问题易致疾病及其护理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提出口腔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积极防治。  1口腔问题并不仅仅是口腔问题,还会影响到全身的健康,导致以下疾病  1.1糖尿病  第三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分别为17.3%和9%)。牙周炎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是非牙周炎患者糖尿病发病率的2倍(分别为12.5%和6.3%)。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牙周炎和糖尿病有双向关系,且互为高危因素。  1.2胃肠道疾病  口腔卫生不好,有些致病菌在胃里就会繁殖。研究证明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

2、引起的,而在不清洁口腔的牙菌斑中也检出了这种细菌。胡文杰等报道胃病患者牙菌斑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28.8%。药物很容易清除肠胃中的幽门螺杆菌,而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难以清除,成为细菌库。  1.3心脏疾病  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可产生相关抗体、凝集素等,加重或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大量研究证实牙周炎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急性发作或总的死亡率均有显着相关。  Destefano对9760名个体牙周状况与冠心病的关系作了为期14年的随访调查,结果表明牙周炎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机率比对照组高25%。50岁以下的男性牙周炎患者或无牙者的冠心病

3、发病率高出对照组72%。  1.4脑血管疾病  牙周炎也可诱发缺血性脑中风。牙周炎成为脑中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研究证明牙周炎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子大于吸烟,而且独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险因子。  1.5呼吸道疾病  口腔疾病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相关性较强。据有关资料统计,肺炎80%的诱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大多是来自口腔。  1.6关节炎等  牙病未及时治疗,在牙根部形成感染病灶,可以诱发关节炎等,已是为医学界熟知的医学常识,因此不能轻视牙病,因小病误大病。澳大利亚Mercado等200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口腔感染中的牙周炎密切相关

4、。他们发现牙周炎患者中报告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的百分率高过牙周健康者4倍。  1.7对孕产妇及胎儿影响  Offenbacher等(1996年)对生育期女性进行母体牙周感染与早儿童体重不足(PLBiddot;论疾诊尺篇》记载:诊龋齿痛,按其阳之来,有过者独热,在左左热,在右右热,在上上热,在下下热。这是介绍压阳明脉的方法检查龋齿部位。有病变的部位必单独发热,进一步对龋齿进行辨证论治。《灵枢寒热病篇》云: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日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足太阳有入頄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頄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指出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足阳明胃经入

5、上齿,臂恶寒的多虚,故用补法,不恶寒的多实,故用泻法。  2.2牙周病在中医学中指齿龈肿痛  龈肉日渐萎缩,最终导致牙根宣露,齿缝出血或流脓的病证。关于本病的病因,《圣济总录》曾记载:气血不足,揩理无方;风邪袭虚,客于齿间,则令肌寒血弱,龈肉缩落,渐至宣露,永不附着齿根也。《仁斋直指方》认为: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虚热则齿动。《血证论齿衄》指出牙床尤为胃经脉络所绕,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血随火动,治法以清理胃火为主。因此气血不足、肾气亏虚、胃火上炎是牙周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中医治疗牙周病有其自身的特点:  ①重视整体,扶正固本。中医治疗牙周病过程中

6、注重局部与全身的联系,重视发挥人体的抗病潜能。  ②明确虚实,辨证论治。牙周病在临床上又有虚、实之分。  实证主要是胃火上炎,多由过食膏粱肥甘、嗜酒食辛致郁久化火或外感风寒热邪,在表不解,化热传里所致;虚症主要包括肾气亏虚、气血不足两种证型。肾气亏虚除先天因素外,久病累肾,劳倦过度,精亏髓少,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而气血不足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耗伤,或其他疾病久治不愈进一步导致。故治疗时必须仔细分辨清楚,分别处理。  ③重视配伍,提高疗效。牙周病的病因与胃火炽盛及肾气亏虚密切相关,临床上若仅采用苦寒泻火,滋阴补肾药物治疗则疗效不佳,原因在于阳明、少阴二经之火激发、辛散不足,致火邪清除不彻

7、底,因而需在苦寒泻火、存阴药物中加入辛温散火之品以反佐,从而发散火邪,达到标本兼治,以提高疗效。  3现代口腔预防医学证明,只有做好口腔预防,维护良好的口腔健康,才能提高生命质量。只有不断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全民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才会得以提高  原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在卫生部指导下,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此次调查有效样本量为93826人,口腔调查问卷有效样本量为61499人,覆盖我国30个省、自治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