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清热解毒汤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

运用清热解毒汤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

ID:9472412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运用清热解毒汤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_第1页
运用清热解毒汤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_第2页
运用清热解毒汤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_第3页
资源描述:

《运用清热解毒汤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运用清热解毒汤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  2013年1月~2013年6月,笔者科室选用清热解毒汤治疗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取得了显着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医院中医外科门诊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按就诊先后顺序,交替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15~37岁,平均(25.18±5.54)岁,病程15天~9年,平均(20.34±27.45)个月;对照组:55例,男26例,女29例,年龄16~39岁,平均(25.35±5.67)岁,病程18天~1

2、0年,平均(21.32±25.47)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依据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中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2.1西医诊断标准:多见于青春期,多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部位,皮损呈慢性病变过程,以黑白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为特征,伴有皮脂溢出。病情程度按Pillsbur分类法:Ⅰ级:表现为黑头粉刺或炎症性丘疹;Ⅱ级:表现为炎症性皮疹增多和伴有脓疱;Ⅲ级:表现为有结节等深在性炎症性皮损;Ⅳ级:表现为有囊肿和瘢痕。

3、1.2.2中医症候诊断标准:符合肠胃湿热证的症候诊断标准。主症:①皮肤油腻,以疼痛性丘疹和脓疱为主;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次症:①间有结节;②口臭;③便秘;④尿赤。具备主症及2个以上次症即可明确辨证。  1.3纳入标准:①符合寻常性痤疮的诊断和中医辨证为肠胃湿热证,病情程度在Ⅰ、Ⅱ级;②年龄13岁以上,40岁以下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未服用与本病治疗有关的中西药物至少30天以上;⑤未使用与本病治疗相关的外用药7天以上;⑥治疗前血常规、肝功能和血脂均正常。  1.4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3岁以下,妊娠期妇女,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②合并有糖尿病或精神病者

4、,心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③治疗前30天内服与本病治疗有关的中西药物或7天内使用与本病治疗相关的外用药物;④药物引起的痤疮或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痤疮;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其他病例。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清热解毒汤口服(具体药物组成:枇杷叶10g,黄芩10g,金银花15g,连翘15g,黄连10g,栀子10g,丹参15g,茯苓10g,白术10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饭后温服;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0.15g,每日2次。治疗期间注意日常护理,用温水洗脸,忌食辛辣炙煿之物或肥甘厚腻之品

5、。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暂不使用化妆品,禁止用手挤压皮损。作息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不熬夜,避免紧张情绪。  2.2观察指标: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数量(包括丘疹、脓疱、结节),观察治疗前后皮损数量消退情况。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在用药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根据皮损数量,丘疹、脓疱、结节的消退率评价临床疗效。  2.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程度判定疗效。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量-治疗后皮损量/治疗前皮损量100%。治愈:皮损消退≥90%,仅有少许色素沉着;显效:皮损消退≥70%,症状减轻;有效:皮损消退&

6、ge;30%,症状改善;无效:皮损消退<30%,临床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以治愈+显效+有效计。治疗后随访8周,并判断临床疗效。    2.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例数计,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治疗结果:见表1。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3.2不良反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偶见轻微胃肠道反应。未经特殊治疗,均自行消失。治疗结束后血常规、肝功能和血脂均正常。  4讨论  痤疮多发于青春期,皮损易反复发生,初起仅表现为黑

7、、白头粉刺或仅为针头大小的毛囊性丘疹,若感染后,丘疹可变成红色或形成小脓疱。皮损消退愈后,可残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也可有轻度凹陷瘢痕。当感染严重且感染部位较深时,常常形成聚合型痤疮,而出现伴皮脂溢出的紫红色结节、脓肿、囊肿,不仅局部皮肤呈橘皮样改变,甚至破溃形成窦道和较深的瘢痕。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在痤疮早期积极治疗,防止皮损进一步加重而影响容貌美观,甚至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出现心理障碍。  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生是素体阳气有余,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风热上壅,熏蒸面部肌肤而发;或过食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之品,损伤脾胃之气,健运失常,生湿生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肌

8、肤而致;或素体脾气不足,健运无力,运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