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阳概念内涵、外延的厘定及肺阳虚

肺阳概念内涵、外延的厘定及肺阳虚

ID:9487274

大小:85.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5-01

肺阳概念内涵、外延的厘定及肺阳虚_第1页
肺阳概念内涵、外延的厘定及肺阳虚_第2页
肺阳概念内涵、外延的厘定及肺阳虚_第3页
肺阳概念内涵、外延的厘定及肺阳虚_第4页
肺阳概念内涵、外延的厘定及肺阳虚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阳概念内涵、外延的厘定及肺阳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肺阳概念内涵、外延的厘定及肺阳虚【关键词】肺阳;肺阳虚Abstract:TheconnotationofLung-yangisprevention,astringinganding,theextensionisconsolidatingdefensiveqi,dredgingandregulatingtheictheoryaboutLung-yangiscausedbynoenoughcasesofdeficiencyofLung-yamg.Keywords:Lung-yang;DeficiencyofLung-yang.  藏

2、象学说是中医传统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联系,以及这些联系规律反映于外的可察征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组成(脏、腑、经脉、所藏、在志、其华、窍、体、液、方位、季节、颜色……)、功能(官、所主、所司)、气化(气、血、阴、阳)、气机(升、降、出、入)、发病特点、主要病机。其形成以《黄帝内经》成书为标志,它是基于对人体初步的解剖认识确定大体框架,根据生活实践、临床经验的积累充实其内涵,通过古代哲学的整合系统化,并在历史发展中随着自然条件、社会生活、疾病的发展变化以及人们对自然、社会、疾病认识的

3、深入和细化逐渐完善的,目前正在深入探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如肺、肝、脾的气化特点,心脑孰主神明等。本文所涉及的即肺的气化特点——肺阳及肺阳虚。肺是人与自然界形成整体的机枢所在,呼吸则是人与自然界发生的最一般最直接的联系,肺的功能多从这一最基本的运动衍发,如宣发的向上向外是基于呼,肃降则是基于吸。在传统藏象学说中肺的组成为:肺-大肠-手太阴-魄-忧-毛-鼻-皮-涕-西-秋-收-凉-燥-辛-金-白……,功能主要是主气、司呼吸,通条水道、宣卫肃浊、朝会百脉助心行血、主声音,气化认识多涉及肺气肺阴,少论肺阳肺血,气机则为宣发肃降……20世纪

4、80年代以来,涉及肺阳的文章开始见诸文献,其中1994~2003十年间,《医药卫生期刊全文数据库》以“肺阳”“肺阳虚”为关键词即可检到23篇文章,已经积累了一定共识,1997年王琦主编的《中医藏象学》开始将肺阳及肺阳虚单列。在肺阳理论确立的讨论中,目前有两个关键问题尚未澄清:第一,历代文献为什么少提肺阳虚(不是不提),传统认为是肺属金的先天原因,如果真是这样,肺阳就缺乏存在的生理依据,也有人认为是疾病谱的构成这一后天原因,究竟如何?第二,因为中医概念的发生非常依赖于古代哲学,尤其是气论和阴阳学说,而气与阴阳的内涵、外延以及二者的

5、关系在古代哲学中是一个没有被阐述清楚现在仍在探讨的问题,当我们要规范肺阳、肺气的外延以及内涵的时候,二者由气与阴阳发生来的错杂关系成为最大的困扰。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以求正本清源,规范肺气、肺阳历来的讨论,并在其后整理出目前到公认的肺阳的有关病机以及在肺系病变中的证型。1文献记载人体处在健康状态时,各种机能协调有序,藏-象间的内外联系难以彰显,当某种病因通过某一途径作用于人体,导致疾病时,相关的藏象联系则相对明了,因-果以及由因到果的特定途径揭示了其内在联系,而当这一联系反复得到验证,必需病因与促成病因通过时间、地点、个体

6、的不同发病而在大量的病例中被区分,因果关联及其作用途径基本固定时,即成为认识成果,这是中医理论中的生理认识大多来至病理观察反推的重要原因,治疗思路则以反推的过程为基准,或正或反,我们在下面的文献整理中就会看到。肺阳的提出,由来已久,阴阳学说与中医结合之初,五脏即各有阴阳,《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王冰对此注曰:“五阳,是五脏之阳气也。”秦汉而下,代有记载。1.1秦汉有关肺阳的病理变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形寒寒饮则伤肺,

7、以其两寒相盛,中外皆伤”,《素问·咳论》解释寒饮伤肺的机理时说:“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於肺则肺寒。”认为外感寒邪,饮食生冷,可以伤肺,寒为阴邪,所伤者唯阳而已。寒有虚实之分,初伤当为实寒,病久失治,伤阳太过,则为虚寒。《难经·三十三难》:“肺者,非为纯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婚而就火,其意乐火,又行道多,故令肺得水而浮也。”关于肺阳虚的证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姜草干姜汤与之之,

8、以复其阳。”此系对表证兼阳虚误治而致肺阳虚的治疗,法选温肺复阳,固护卫表,汤为甘草干姜汤,李如辉[1]认为此为治疗肺阳虚之祖方。《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云:“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