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言语理解一些流传已久的错误

转:言语理解一些流传已久的错误

ID:9488676

大小:7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1

转:言语理解一些流传已久的错误_第1页
转:言语理解一些流传已久的错误_第2页
转:言语理解一些流传已久的错误_第3页
转:言语理解一些流传已久的错误_第4页
转:言语理解一些流传已久的错误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言语理解一些流传已久的错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转)群魔乱舞的时代,有必要澄清言语理解一些流传已久的错误原贴网址:http://bbs.qzzn.com/read-htm-tid-11779038-page-1.html#tabA 【本人重新编辑整理,内容略有删减,绝大部分内容是原作者文章内容,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言语理解,国家没有给出过标准答案。正因如此,各种“辅导班”和“名师”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并且最奇怪的是,任何一种答案都说的振振有词,给出所谓的“解题思路”。大家都学过逻辑吧,这种情况下,证明至少有一个人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学习他

2、们的解题思路更是后患无穷。那么我提出第一个问题:1、言语理解到底有没有正确答案,如果有,怎样得到正确答案。当然有。怎样得到?不是说坐在电脑边随便打几个字就是正确答案了。要有正确的解题思路。正确的解题思路得到的是正确答案。那么,怎样证明哪种思路是对的,依据是什么?我也曾经进行了长时间痛苦的论证。考试已经结束,再去考一次已经不可能了,更不可能去找出题人去问。首先明确一点,题目所问的“主旨”“意图”,是一个客观事实。它是原作者的意图,不是你的意图,也不是出题者的意图。怎么求证原作者的意图?我们当然不可能去

3、找每个作者问,一定要找到题目的出处。你不找出处,那是你自己的意图吗?你的意图又有什么用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文意顺承的题目一定有正确答案,为什么?因为这段话下面到底是什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你稍微花点时间找到,对照一下不就行了吗!嘿,但是这些所谓“名师”偏偏就懒得找,他们拍一下脑袋,选一个选项,然后开始扯为什么。我很想问他们:错误的答案怎么还能找出思路?你自己找思路也就罢了,你还到处告诉别人,你这不是害人吗?2、怎样对待含有对策的选项首先澄清一个流传很广的认识误区,国考中不存在“主旨题”和“意图推断

4、”的严格分类。我不知道这种强行的“分类“是谁率先提出来的,又是否真的在考试中使用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考上以后,我花了一年的时间仔细研究了历年言语理解题,发现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错误,待会我会有题目来详细说明。另外你一定要警惕那些含有对策的选项。我打个比方,就像刚拉出来的大便,虽然是热乎的,但你最好离他远点!为什么要离他远点?要明确言语理解考察的是谁的观点。是作者的观点还是你的观点?如果作者在原文中明确提出了“解决方案”,那么你选带对策的选项,没错。但是作者根本没提解决方案呢?你要不要自己弄一个解决方案

5、上去呢?事实上,绝大多数言语理解都可以找到他们的来源,总结性的语句基本上都来自原文的上下文以及标题。有的文章通篇都没有提出解决方案,但是有的“名师”就会告诉你去选对策。 101、呈现大自然多样性的热带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最后栖息地,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面对热带森林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在已开发地区,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开发区,尤其在严重降雨区,一旦那些山坡的植被遭到破坏,就会引起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问题。多数植物种类分布广泛,能够承受局部砍伐

6、并幸存下来,但有些种类分布范围很狭窄,过量砍伐会使之永远消失。【2010年国考-22题】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A.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B.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C.分析乱砍滥伐森林的严重后果D.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典型的总分结构。第一句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热带森林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后面什么“原始森林消失”“植被破坏”“洪水和泥土”“植物种类永远消失”之类的,全是例子。主旨句是第一句。对照选项,注意,绝对不是温带森林!选D。这题大部分网上的答案和解析

7、都是错的,错的原因在于过于看重问法“作者的意图”。一看”作者的意图”?那不就得找应该怎么怎么样吗?哪个有呢?a呗。但是真的看清楚这道题在说什么了吗?文中的主语到底是什么?是在说温带森林还是热带森林?我给你举一个例子:你老婆对你说:别喝了,你的身体对你很重要。你很容易忘记,你邻居就是过量饮酒死的。请问,老婆的意图是:A.要重视和加强对邻居身体的保护B.说明邻居更容易死C.分析喝酒的严重后果D.强调身体对你的重要性C.为什么不对?因为在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结构里面,分析问题我们叫“论证”,永远不

8、可能是正确选项。C的这个说法是典型的分析问题。难道作者的“意图”竟然是分析问题吗?分析问题算是什么意图?你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还有“名师”竟然认为这段话结构是“因果”。如果是因果,冒号后面能加“所以吗?你觉得加“所以”好还是“例如”好?你觉得因果还是举例? 2、有人说,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不一样,经济领域强调的是“经济人”角色,以取得更大、更多利润为做事原则;而道德领域则要求奉献、利他、互助等。其实,经济领域固然有供求信号、等价交换、产权明晰、利润最大化等规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