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ID:9490040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1

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_第4页
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单味大黄在儿科的临床应用1小儿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对病毒、葡萄球菌、厌氧菌、链球菌、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颜学忠[1]治疗35例疱疹性口炎患儿,取大黄3g,加入50~100mL水中煮沸1~2min,每天少量口服煎液不少于4次,连续2d后,与41例常规方法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弥漫性牙龈红肿恢复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2小儿上消化道出血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止血的有效成分是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均有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血栓形成,并使血小板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促进血液凝固,缩短凝血时间;还能

2、使损伤的局部血管收缩,血管抵抗力增强,从而有助于止血。林秀珍等[2]对30例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用注射用水10mL稀释大黄粉0.5~1g后鼻饲胃内保留,2~3次/d,连用2d,有效率为93.33%;林英等[3]对66例重病患儿在按原发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大黄粉0.04g/(kg·次)以温开水调成稀糊状从胃管缓慢注入后夹管2h,1次/8h,连用5d,能有效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3小儿胃肠功能衰竭、肠胀气大黄能有效阻止炎症介质的扩增及其生物学作用的发挥,阻止炎症介质介导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多种病原体有抑制作用;对某些重要器官有保护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彭淑梅等[4]将64例胃肠功

3、能衰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其中34例用大黄敷脐,1月~1岁为10~20g/次,1~3岁为20~30g/次,3岁以上为30~50g/次,用蜂蜜适量调匀后使用,每日更换1次,连用3~5d;另30例口服或鼻饲单味大黄制剂精黄片,25mg/(kg·次),1次/8h,疗程5d。72h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TNF

4、α、IL

5、1、IL

6、6及血乳酸明显降低,且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薛前进等[5]对42例胃肠功能衰竭新生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粉0.2g/(kg·次)鼻饲,1次/8h,连用3d。结果表明:止血有效率为83.33%,肠鸣音恢复有效率为100%。唐贵富等

7、[6]给32例危重症时肠胀气患儿以大黄粉溶于10~30mL温开水中后口服或灌肠,体重<5.0kg者用1.0g,5~10kg者用2.0g,10~15kg者用3.0g,>15.0kg者用6~12g,有效率为90.6%。4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谢艳红等[7]将大黄粉5g用温开水适量调匀后,对2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用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每日更换1次,连用3~5d,并随机选择同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对照,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用大黄敷脐组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沈道红等[8]对28例坏死

8、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大黄粉1g加温开水5mL搅拌混匀,静置10min后取上清液经胃管注入,3~4次/d,总治愈率为85.7%。5小儿蛔虫病大黄具有攻里通下的作用。现代药理学证明,大黄中有效成分大黄素对乙酰胆碱所致痉挛有很强的解痉作用。因此,用大黄治疗蛔虫病有较好疗效。章正国等[9]用生花生油50mL加大黄粉6g给25例蛔虫性肠梗阻患儿胃管内注入后夹管2h,所有患儿在1h内即排出蛔虫,梗阻症状立即消除,3d后均出院。吴中卫等[10]对48例胆道蛔虫症患儿按0.5g/(kg·d)分3次口服大黄粉,治疗3d后,总有效率为97.9%,且无不良反应。6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及新生

9、儿黄疸大黄能改善肝脏微循环,疏通胆小管及微细胆管内胆汁淤积,从而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和增加胆汁流量。黄志华等[11]将64例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大黄0.5g/(kg·次)浸泡于15~20mL沸水中,待温热时取滤液口服或经十二指肠内灌注给药;对照组20例静脉滴注肌苷和维生素C等。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经2~3个疗程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ALT、γ

10、GT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和P<0.01)。郭景玲[12]取大黄4g,加水50mL煎煮5min,给出生后6h内的100例新生儿口服5mL,1次/d,连服3d,并与另100例不口服任何药物组

11、对照。结果显示:药物组出生后6h内第1次排便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次大便变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4d龄黄染例数、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7小儿便秘大黄含蒽醌类化合物,通过皮肤的渗透和吸收,药物进入体内后可刺激大肠蠕动而排便。陈睿[13]对40例新生儿便秘者用约3g大黄粉加沸水调成糊状后敷于脐部,纱布固定,24h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有效率为97.5%。张静慧[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