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性综合评价

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性综合评价

ID:9490845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性综合评价_第1页
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性综合评价_第2页
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性综合评价_第3页
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性综合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性综合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性综合评价  1、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既相互制约,又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环境问题时常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引发,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就可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一定的经济成本,同时,也能为保护环境、防治公害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从某些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经验来看,环境变迁过程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非常吻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工业化国家先经济,后环境发展路径的真实写照(图1).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相

2、对较低,对环境的影响也有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耗费与废物的排放量加大,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容易造成环境问题.此时,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二者为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越快,对生态环境破坏就越大.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生产技术水平的改进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问题逐渐得以改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渐渐呈现正向相关关系,这时社会的发展开始走向生态文明型发展道路.如今,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受到环境建设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

3、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生存环境是否能协调发展,同时也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线索.  2、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涵义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指使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这个一定数量和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其内部各要素之间能配合得当,有效运转,以达到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并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的可承载范围之内的目的,使得经济与环境能够协调发展.这里强调的协调发展不仅指经济增长速度快,还表示在经济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与效益也要得到相应地提高.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间是否协调可以分为以下4种情况来理解(图2)

4、:  城市发展状况若位于第一象限,则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态环境良好,这时认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对来说是协调而健全的.第二象限对应的城市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但生态环境的状况却不是很好,这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发展不协调.位于第三象限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生态环境水平也不好,此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协调的但两者的发展却是不健全的.而位于第四象限的城市对应的经济发展较低,无论其生态环境是否良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也是不协调的.  3、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两个彼此分

5、隔开的复杂系统,为简化分析,此处将影响其各子系统的主要因素都以质量上和数量上的有序指标来展现.遵循指标选取原则,将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发展指标与生态环境建设指标两大类,如表1所示,它们共同组成一个X状的四层次指标体系.在此指标体系中,由于指标相互之间具有相关性,给计算带来了难度,需要对相应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以达到降维、简化问题的目的,在此试图采用因子分析法.首先选取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p个主要评价指标,确定指标集{X1,X2,X3,,Xp}.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的正规化评价值为Zij:  通过因子

6、旋转将因子载荷阵中的每一列元素的平方值向两极分化,使其尽量向0或1分布,得到一个可以使因子对应所有变量的载荷值的方差达到最大的线性组合,即F=βZ.通过这个因子得分函数来计算每个样品的公共因子得分.由此线性组合得出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因子得分,结合环境库滋涅茨曲线(图1)和环境与经济关系坐标(图2)综合说明各个城市的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当生态环境因子得分与经济发展因子得分位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时,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才是协调的,但位于第三象限的地区对应的是图3中的第一阶段,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7、,发展是不健全的.在因子得分位于第二和第三象限的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则是不协调的.这时地区的发展状况对应的应该是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第二阶段是经济快速发展而环境污染却日益严重的时期,而第三阶段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使环境恢复的时期.  通过对2012年全国31个省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之后,得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因子得分的现行表达式,并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出2012年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得分.生态环境的因子得分公式F生=47.

8、179F11+26.819F12+12.584F13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公式F经=39.819F21+32.983F22+13.570F234、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协调性综合评价。  由图3可以了解到,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要达到协调发展分为4个阶段.综合各个省市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可以对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情况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