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ID:9492626

大小:655.00 KB

页数:306页

时间:2018-05-01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_第1页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_第2页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_第3页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_第4页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比较12、中国文明进程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133、现代传媒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26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405、当代国际法与中国法治现代化546、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与经济全球化707、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研究878、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数字图书馆989、低维功能材料和亚微结构表征11010、电源、生物材料与超灵敏检测12211、地理信息科学与资源环境13612、病毒的感染与控制15113、植物与动物的发育生物学16614、水资源与水利水电工程17815、现代电力生产与电力系统19116、无

2、线电探测与通信技术20517、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网上软件工程21918、测绘科学与空间环境监测23519、遥感科学与技术25220、人类高发重要疾病的基础与临床269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2812、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保障服务体系28930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比较一、总论1、项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比较2、建设地点:武汉大学哲学学院3、建设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4、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本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比较”,依托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是在“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

3、哲学”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及所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宗教学、伦理学、科技哲学、逻辑学等八个博士点的力量,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传统与西方哲学的沟通、融合与创新为本项目的建设目标。5、主要建设内容:(1)儒学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源流与当代阐释;(3)西学东渐与科技理性的反思;(4)马克思主义存在论与人学的当代重构;(5)中西比较哲学;(6)美学与伦理学视野下的环境问题;6、可研报告编制依据:305本项目属于武汉大学“十五”学科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是哲学学院学

4、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基本结论:目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系在编教师有44人,正教授25人,副教授13人,讲师6人。此外,还有进站的博士后七人,以及少数仍在潜心著述的离退休教师。在编教师中有多人为国家、教育部和省内重大、重点和一般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研究能力。陶德麟教授、郭齐勇教授、邓晓芒教授等,在全国重要学术团体担任重要学术职务,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的组织能力。参加本项目的绝大部分成员,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知识结构合理。本项目成员的年龄平均在45岁左右,年富力强。目前,本项目学科基

5、础和依托为: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下设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一个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国家级老重点学科:外国哲学;三个武汉大学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305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学科: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之外,中国哲学、美学在2001年全国重点学科通讯评审中,在本二级学科排名第二。一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一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本科试

6、验专业: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因此,本项目依托的学科基础雄厚,有强大的学术实力与良好的基础设施,有能力完成此项目所建设的各项内容。7、项目领导小组及项目负责人:本项目的领导小组:郭齐勇教授(中国哲学)为项目负责人。他是国际中国哲学会的执行委员,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组员有汪信砚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邓晓芒教授(外国哲学)、段德智教授(宗教学)、彭富春教授(中西比较哲学)、陈望衡教授(美学)、朱志方教授(科学哲学)等五位成员。他们都是博士生指导教师,在全国

7、哲学界颇有影响。本项目的实施,将使武汉大学哲学系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并在学科建设和学术成就方面取得突破性的发展,特色更加突出,学术地位不可替代。305二、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沟通与融合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历史潮流而进入中国,同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上半叶,三种主要哲学思潮是论战对手,最后,中国知识分子大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的关系,是前者对后者进行批判和改造的关系,这是当时

8、国际和国内的大环境决定的。1980年代到20世纪末,这三种哲学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有互动,也有分隔。所谓分隔,主要是指学科之间的壁垒。直到今天,在中国哲学界,中、西、马之间的互渗与整合还十分不够,乃至成为我国哲学事业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