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ID:9492712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_第1页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_第2页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_第3页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中华鳖是浙江省四大水产养殖主导品种之一,据统计,2012年全省鳖养殖产量达到15.5万t。但随着中华鳖养殖的快速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浙江省中华鳖发病日趋增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腐皮病是中华鳖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浙江省中华鳖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对浙江省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进行了初步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和仪器  病鳖取自浙江某养殖场,活力差,反应迟钝,四肢、颈部、背甲及裙边均有皮肤发生糜烂,解剖可见肝脏和胆囊肿大,肠道充血,肠腔无食物。  健康鳖取自浙江萧山

2、某养殖场。  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GNI+卡和GNS506药敏试验卡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ioMérieux);药敏纸片(直径6mm)购自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培养基购自青岛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病原菌分离  取症状典型的病鳖,无菌条件下从病鳖肝、肾、脾等组织取样,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24h后,挑取形态特征一致的优势菌落进行克隆培养,共分离到040908-1和040908-2两株细菌,转接斜面培养基保存备用。  1.3人工感染试验  试验采用60cm50cm40cm的塑料箱,每箱放养体重50~80g的健康中华鳖10

3、只,水温保持25℃左右,连续充气,暂养2d后进行感染试验。试验菌株培养18~24h后,以无菌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菌悬液含菌量按McF浊度管结合活菌计数方法确定,菌株040908-1为7.5108cfumL-1,菌株040908-2为8.2108cfumL-1。  将2株菌的菌悬液作系列稀释(原液、10倍稀释液、100倍稀释液)后,以从右后肢注射(0.2mL只-1)的方法分别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对照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感染组与对照组均设立两个平行组。  1.4病原菌鉴定  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1]、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2]的方法进行细菌学鉴定,同时采用VITEK32全

4、自动细菌鉴定仪的GNI+卡进行比较鉴定。  1.5药敏试验    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以纸片法测定病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经28℃恒温培养24h,观察抑菌圈的有无并用游标卡尺测量其直径,抑菌圈越大,则病原菌对该种药物越敏感[3]。同时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的药敏试验卡进行MIC测定。  2结果  2.1病原菌的分离  病鳖的肝、脾、肾划线样品于28℃恒温培养24h后,所有营养琼脂表面均出现两种不同形态的优势菌:一种菌落圆形,直径约1.2mm,略隆起,光滑湿润,呈现一定的迁徙扩散生长现象,分离纯化后,编号为040908-1;另一种菌落直径1.8mm左右,圆形,边缘整齐

5、,表面湿润光滑,无迁徙扩散生长现象,分离纯化后,编号为040908-2。  2.2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健康鳖经菌株040908-1,040908-2人工感染,2d后陆续发病,发病率为100%;4d后病势加重并出现死亡,7d内死亡情况详见表1(两个平行组结果一致)。经2株菌人工感染的病鳖,四肢、颈部、背甲边缘等处皮肤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溃烂,与自然发病鳖的症状基本一致。从感染死亡鳖分离细菌作鉴定,结果与试验菌株完全相同。将第二次分离菌株继续做人工感染,结果与第一次人工感染类似。试验期间对照组鳖健康活泼,无任何症状。由此证明菌株040908-1、040908-2均为中华鳖腐皮病的致病菌。【

6、1】    2.3病原菌鉴定结果  两株病原菌的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如表2所示。菌株040908-1为杆状,革兰氏阴性,有鞭毛,具有运动性,氧化酶阴性,触酶阴性,生理生化反应与文献所述普通变形杆菌基本一致[1-2,4-5]。  菌株040908-2杆状,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阳性,生理生化反应与文献所述维罗纳气单胞菌基本一致[1-2,6-7]。  根据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32的鉴定结果(表3),菌株040908-1的生物编码为6012140120,属于普通变形杆菌(概率为99%)。菌株040908-2的生物编码为7000300064,属于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概率为90%)。

7、结果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把菌株040908-1和040908-2分别鉴定为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和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Aeromonasveroniibiovarsobria。  2.4药敏试验结果  用纸片法测定了2株细菌对27种药物的敏感性(表4)。妥布霉素、新霉素、奥复星、先锋必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6种药物对2株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氟哌酸、吡哌酸、链霉素、四环素对菌株040908-1有显着抑制作用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