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制约因素及建议

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制约因素及建议

ID:9497989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制约因素及建议_第1页
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制约因素及建议_第2页
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制约因素及建议_第3页
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制约因素及建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制约因素及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现状、制约因素及建议  一、循环经济发展历程和现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一是理念引进与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2年)。1998年,循环经济成效显著的德国所利用的3R原理首次被引入我国,并以其理念的先进性占据了指导地位,国家环保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这一阶段重点在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旨在充分认识和掌握循环经济的核心思想和本质内容,通过宣传等方式让社会开始认识并逐渐接受循环经济。  二是国家重视与战略决策阶段(2003

2、年~2005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循环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长足发展。有鉴于此,国家高度重视并开启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以新型工业化促进科学发展。  三是全面试点与持续推进阶段(2006年至今)。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部涉及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利用的法律。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该法的实施是我国循环经济进入了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此后,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工作全面开启。目前,循环经济在我国一些省市和行业成绩初显,特别是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区域循环经济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3、,为我国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一定基础。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循环经济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循环经济的主要指标与国外发达国家仍有明显差距:  1.资源产出指标。初步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资源产出率为320~350美元/吨的水平,而日本、德国、韩国、美国等国家的产出率是我国的10倍,已达到2500~3500美元/吨的水平。2013年初,国务院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提出,十二五末,国内主要资源产出率要提高15%。按照如此增速,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能源消耗指标。据节能中长期规划,2

4、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我国为127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分别比美国、欧盟、日本高2.5、4.9和8.7倍。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如,火电机组平均效率33.8%,比国际先进水平低6~7个百分点。中间环节中损失量大,浪费极其严重。另据统计,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我国的节能潜力巨大,约为3亿吨标准煤。  3.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我国工业生产领域的废物循环利用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落后,技术不成熟。以工业

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来看,我国在这方面效率相对低且不稳定(见图1)。《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中,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确定为72%,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4.废弃物排放指标。国家陆续出台环保政策和措施以来,污染防治特别是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工业主要气体排放物中,二氧化硫及烟粉尘的排放量(见图2)近几年呈缓慢降低的态势,但排放总量仍然较大。从空气质量的现实看,近几年雾霾天气是时有发生,范围波及全国大多数城市,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此外,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公布的《2009年中国环境

6、经济核算报告》,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重负日益增长,付出的环境成本呈上升态势。近10年来环境污染退化成本从2004年的5118.2亿元上升到9701.1亿元。经济发展与环境危机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制约因素分析  1.思想认识层面。首先,社会公众整体环保意识欠缺,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其次,部分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未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优化的重要作用。由于认识不足,缺乏在战略高度统一规划循环经济的整体框架。再次,部分市场主体不能很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一些企业未

7、能准确理解和认识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导致其自发性较低;另一些企业由于外在激励措施的缺乏,导致其参与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  2.制度政策层面。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法制工作甚至仅停留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层面。立法层次低,设定的目标较低。此外,已经制定的相关法律存在一定漏洞,与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相距甚远。近10年来,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虽已制定了一些有特定倾向的扶持性政策,但政策本身、政策之间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衔接性,税收、金融及产业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依然欠缺,相关政策未成体系尚不能有效支持循环经济全面发展。

8、此外,一些配套政策可操作性较低、政策之间相互配合程度不够,缺乏后续的实施措施,且配套政策自身激励作用不足,在提升企业参与循环经济方面作用有限。  3.技术条件层面。循环经济需要循环链条规划、资源回收利用、中间产品循环相关核心技术的大力支持。资源回收利用路径规划不合理、循环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规划不科学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