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养殖可行报告

特种水产养殖可行报告

ID:9501323

大小:244.5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5-01

特种水产养殖可行报告_第1页
特种水产养殖可行报告_第2页
特种水产养殖可行报告_第3页
特种水产养殖可行报告_第4页
特种水产养殖可行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种水产养殖可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项目总论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及法人1、项目名称:苏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项目2、承办单位:安徽兴华现代园林观光乐园有限公司3、项目负责人:马玉坤4、建设性质:新建1.2编制依据和范围1.2.1编制依据(1)《亳州统计年鉴》2010年;(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5)《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2、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52-(11)公司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相关材料1.2.2编制范围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社会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其主要内容如下:(1)

3、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分析(2)社会需求分析与项目建设规模(3)建设条件与选址(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经济效益分析(6)项目的结论及建议1.3项目概况1.3.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拟投资兴建苏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项目。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主要是:1、开挖新池塘,2、原有池塘池塘改造,3、购置网箱,4、江南渔村、交易大厅、仓储、办公及辅助房屋设施的建造,5、道路的修缮改造、修筑堤坝,6、购置特种水产养殖(毛蟹、鱼、虾)种苗,7、项目区风景园林绿化,-52-8、利用河边上的一块滩涂地上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改建休闲垂钓区

4、、高钓池、改造利用池塘肥水灌溉的渠道、在基地内种植葡萄,形成绿色瓜果休闲走廊,9、其他相关设施(供电、安全消防、给排水、停车场等)。总体规划面积196.8亩,其中特种水产养殖水面140亩,在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基础上,建有独具风情的江南雨村、休闲垂钓区、高钓池,为人们提供一个完善的餐饮、休闲娱乐活动等,从而形成一个小型的绿色休闲生态圈。该项目瞄准现代农业的至高点,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水产养殖为切入点,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农业产业内部循环模式,建设集现代都市生态农业庄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园区。建设以毛蟹、水蛭、淡水鱼类养殖为代表的现代立体养殖区和

5、以满足都市人们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的都市生态农业观光园。1.3.2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选址在亳州市涡阳县陈大镇郑庄户村。1.3.3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800万元,流动资金120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来源:1、通过招商引资3000万元,2、由企业自筹1000万元,3、利用项目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成蟹产量可达53560公斤,收入416.7万元,淡水鱼虾617314.2公斤,收入921.67万元,交易大厅交易收入101.5万元,餐饮业收入697.3万元,项目生产年平均

6、营业收入2037.17万元,-52-年均总成本费用为1107.62万元,年利税929.55万元;项目投资每年净利润756.17万元,每年上缴国家税收173.38万元,该项目投资利税率24.5%。从经济技术指标上看,该项目可行。-52-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与意义安徽兴华现代园林观光乐园有限公司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世界农业的发展走势,结合本公司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推进农业生态建设,丰富农村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休闲、娱乐文化,重视挖掘休闲

7、娱乐文化内涵,以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基础,以优质的水资源为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集特种养殖种植、休闲餐饮、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绿色农业生态园区。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

8、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循环经济是将农业发展成为一种“食物网”-52-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在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