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口蹄疫的防治

猪牛口蹄疫的防治

ID:9506311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猪牛口蹄疫的防治_第1页
猪牛口蹄疫的防治_第2页
资源描述:

《猪牛口蹄疫的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猪牛口蹄疫的防治摘要介绍了猪牛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提出预防、治疗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牛;口蹄疫;防治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其中以猪牛感染多见。该病毒有7个主型,65个亚型,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即便是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彼此之间也不会发生交叉免疫现象,但它们所引起的症状都基本相似。现将猪牛口蹄疫的发生、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流行病学  口蹄疫病毒

2、在阳光下直接照射1h,加温85℃15min,煮沸3min即可杀死,在1%~2%氢氧化钠或30%草木灰溶液、3g/L漂白粉水溶液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灭活病毒。发生口蹄疫的病畜是该病的主要传播者和传染源,其肉尸、破溃水疱液、粪尿、乳汁、唾液,甚至呼出的气体,或通过污染的饲养用具、水源等使健康动物发生直接和间接传染,屠宰后未经消毒处理的肉品、内脏、血、皮毛和废水也可广泛传播。不同年龄、性别的猪牛易感。猪发病时以白猪最易感,棕红色(杜洛克)猪次之,最后是本地黑猪,冬春季节多发。  2临床症状  2.1猪  猪感染后

3、潜伏期为1~3d或3~7d不等。潜伏1~3d的猪突然发病,潜伏3~7d猪在表现症状前有惊厥、相互嘶咬、打架等先兆。病初体温升高至40.3~42.0℃。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站立行走困难,表现四肢蹄痛疼,全身发抖,部分猪鼻端及蹄冠处有水疱,经1~2d后水疱破溃,流出透明或微黄色液体。体温降低至正常,食欲逐渐恢复,蹄壳未脱落的经2周愈合,蹄壳脱落的1个月左右形成硬壳(结痂)后恢复。吃奶乳猪发病时死亡率可达100%,怀孕母猪易发生流产、死胎等。  2.2牛  牛感染后潜伏期为6~7d,患病时出现高热、四肢麻木、

4、肌肉振颤、精神不振、食欲缺损、流口水等症状。约2d后在口腔发生范围较广的炎症,在硬腭和舌面上形成许多小水疱,水疱内含透明或微黄色液体,以后水疱破溃,发生组织糜烂和火烫样溃疡。此时的牛无法伸出舌头采食,饮水相当困难[1]。在无继发感染情况下,病变严重的经2周恢复,病变较轻的1周后愈合。除口腔外,牛患该病较少发生蹄壳脱落现象。但犊牛患此病时因心肌受损易发生死亡。  3诊断  根据猪牛口蹄疫流行病学及特点,病变的特征性变化和良性结果综合分析,可初步作出诊断,确诊应经过实验室检验结果判定。  猪牛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

5、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胯部、颊部以及舌面黏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病体还表现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病体卧地不能站立。水泡充满透明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并很快破溃,露出边缘整齐的暗红色糜烂面,如无细菌继发感染,经1~2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若蹄部严重破损则需3周以上才能痊愈。口蹄疫对成年病体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妊娠病体可发生流产。  4预防措施  (1)加强猪牛群的饲养管理,避免或减少相互接触,新购进的猪牛,须隔离观

6、察21d,确认健康后,再合群饲养,多向当地兽医部门了解疫情动向信息,杜绝到疫点、疫区或就近市场交易牲口或购买畜产品[2]。  (2)做好免疫接种,特别是发生过口蹄疫的地区应进行强制性疫苗注射,应选择与流行类型相应的疫苗。每年定期(冬春季到来之前)注射1次疫苗。  (3)当发生口蹄疫时,应立即报告疫情并进行封锁,病猪、牛及可疑病畜应分别隔离[3]。对混养鸡狗应进行管制,应指定放牧路径及人流,严格深埋或烧毁处理病死畜,对尚未发病的猪牛及周围受威胁区,应尽早采取紧急免疫接种措施,并于第1次接种完毕14d后再进行第2

7、次疫苗注射(加强型),减少损失,防止疫情扩散。  (4)严格消毒,对染疫的畜舍、用具、粪池、料草、饮水、道路等,可用3%大碱、10%~20%石灰乳、20%漂白粉喷洒。  5治疗  对于大多数病畜呈良性经过,一般无需治疗会痊愈,对病变较重的猪牛,为防止继发感染,对猪牛体全身用消毒五号(三氯异氰尿酸钠粉),以3g/L水溶液喷淋,重点清洗口蹄部,交叉使用碘甘油涂抹患处,肌肉注射汉草精华(许昌市华原药业生产)+汉草金方+蹄炎瘟毒康(江西特邦动物药业生产),用量为猪0.15mL/kg体重,牛0.1mL/kg体重,1次/

8、d,连用3d,效果很好,另外,在整个发病期间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给予熟制易消化的日粮饲料添加维生素。  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