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

ID:9506417

大小:51.0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1

八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1页
八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2页
八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3页
八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4页
八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生活的变化》电子备课稿(中华书局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备课者:新干县麦斜中学艾海兰一、教学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的出现。2.《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一目为重点内容。难点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三、知识与能力1.了解近代中国在外来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人们在生活方式、生活观念方面发生的变迁。

2、2.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文字、图片等,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历史材料和信息的能力。3.学生能够走上讲台,展示并说明所搜集的有关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资料、演示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4.掌握近代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原因和影响,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及示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法指导与评价导入新课踊跃参加,争相回答:生1:我们村的路修好了,车子行走方便多了。生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们,你们大部分同学都是

3、十四五岁的年龄,从你有记忆开始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也就是从2000年到2010年,在你的这十年的人生中,你感觉到身边生活的一些变化了吗?我们家现在用上了手机,以前装的是电话,没人在家的时候就接不到。生3:我们家的老式彩电换成了现在的液晶电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学习新课1.(多媒体展示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子目课题)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请搜集“交通工具”组的同学展示资料。同学争相展示搜集的马车、轿子、帆船和早期火车、汽车、轮船图片,以及现代磁悬浮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图片。(结合教材和所搜集的资料,学生基本能够答出)通过搜集资料拓展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体

4、会成功的喜悦;通过图片对比演示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和感受,体会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谈谈: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和新式交通工具的特点是什么?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你知道有关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内容吗?(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并指点学生阅读教材中郑观应《盛事危言》关于铁路的评价,并进一步结合实例指出交通之重要)如:今天当你走在乡村中,常常可以看见“要致富,先修路”的标语;再如:随着西康铁路的开通,给安康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促进了安康旅游业的发展。生1:鸦片战争前,整个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与帆船等。十九世纪中期,随着

5、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火车、轮船逐渐传入中国,大大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生2:新式交通工具除了便捷、迅速的特点外,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均产生极大地影响。生3: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它更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生4:中国人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是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并率领修建。若学生搜集的图片不全且对比性不强,教师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请其他同学对展示的资料和谈话进

6、行评价。老师对积极参与的学生通过激励性的语言表示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性。补充京张铁路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自豪感。利用标语和西康铁路的实例与现实相联系,有利学生理解交通的影响。请搜集“通讯工具”组的同学展示资料。搜集通讯工具的小组成员争相展示搜集的早期电话、打电报的图片和寻呼机、手机、电脑等图片。通过搜集资料拓展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这一话题学生基本都有话可说,重点给学习困难生提供展示机会)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谈谈电报、电话最早在中国出现有什么用途?它们有什么特点?联系你的家庭实际谈谈现代通讯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中国自行

7、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从此,辽阔的中华大地,信息瞬息可通,紧急官报、重要商情再也不靠驿站传递和人力传送了。发展到今天,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生1:电报、电话最早在中国出现是西方列强为了传递军事情报和市场信息的需要。生2:电话、电报比我国传统的驿站传递或飞鸽传书要迅速的多,电话比电报更为直接。生3:我妈妈说我们家在九十年代中期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