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研究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研究

ID:9507251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研究_第1页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研究_第2页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研究_第3页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的“治未病”思想研究  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全球2/3以上人群处在亚健康状态,这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课题。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对此有其独特的优势与魅力。其形成久远,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影响巨大,并且具有超前的指导性。  1、哲学渊源  医学的起源发展与其同时代的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植根于中古文化土壤发展起来的中医学,更是受到了中国古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其理相互渗透。殷商时代,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商书》)、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等防患未然的思想,引申到医学,最早影响了治未病思想的形

2、成。医者,易也。  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中的变易,认为宇宙间的变化是永恒的,故常须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变。《易传》中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的既济卦是治未病思想的萌芽。此外,《无妄》卦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暗含既病防变之理。南怀瑾称黄老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根本中心。黄老之道互通。《道德经》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祸乱初,易治理而先治,便是中医里的欲病早治之理;并明确指出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指出因怕得病而早预防,由此不病,亦彰显中医未病先防之道。孔孟居安思危的思想亦同。另外,儒道的养生思想,水在火上,

3、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亦渗透于治未病的养生防病理论中。  2、具体涵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从未成形到已成形。如西医所说:任何一个器质性的病变都是从非器质性的阶段发展而来。《灵枢》有云: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神属道、形而上的范畴,形而上便是非器质性阶段,守神就是治未病,就是使疾不生或将疾病控制在非器质性阶段的功能状态,如此则为上工,最高明、智慧的医者。此亦是其根本涵义。  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又加以丰富与发展。其具体内涵有以下几各方面。  2.1未病养生,防病保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

4、终始也,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不亦晚乎!此最早提出了治未病的根本涵义:在健康未病态,顺应阴阳四时自然规律养生调摄,使病不生,乱不生,以保身长全,颐养天年,此乃医之最高境界。并指出其重要性:反之则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而且,病后即使痊愈也会对人体有所伤害。  另外,《灵枢逆顺》有:上工,刺其未生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朱丹溪亦云:与其求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何患之有哉?都强调养生防病的重要性。  2.2欲病早治,防微杜渐  《素问刺热》篇有: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

5、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此由望色预知疾病提出治未病的第二层涵义:在潜病未病态,机体已受邪,仅有先兆尚无明显症状,可通过积极防治使潜病态向健康转化。《素问八正神明论》讲:莫知其情,莫见其形。  用现代医学来解释,便是积极调治亚健康,病情尚可逆时,将其控制在器质性病变形成之前。等器质性病变形成时再治疗,相对来说就难的多了。如扁鹊望齐侯之色,疾在腠理就施治,便无后来的桓公遂死。无独有偶,仲景为建安七子之首的王粲早20年诊断出疾病的故事亦与之类似。  2.3已病早治,防病传变  《难经》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曰治未病焉。与之类

6、似,《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两者以五行、整体观、脏腑关系等理论为指导,防疾病进一步传变。此是在《内经》、治未病根本内涵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第三层涵义:在已病未传态,疾病已成,便及早诊治,防其由浅入深,传变于他脏。  病《,说文》云:疾加也。疾为小病,病为重病。病程一般是由轻到重,或亦可从此处理解未病为病变尚未进一步内传、加重,即已病未传。叶天士提出的甘寒养胃、咸寒滋肾并治,以先安未受邪之地,亦是已病防变的典范。  2.4愈后调摄,防病复发  正胜邪却后,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愈后调摄,防病复发,也同样重要。复发的病情往往

7、比第一次的病情更不容易愈好。  3、治未病的指导意义  治,《说文解字》云:治,水也。水,治之则滋养万物,不治则危害众生。水之治,总以因势利导为要。治常与理同用《,说文》云:理,治玉也。理,是自然之理,逆自然之规律则死,从之则生。由此,治的含义就不仅是单纯的治疗,而更含有顺应自然以治节、调摄之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医的总体原则便是:顺应四时阴阳自然规律使人体形与神俱、阴阳平衡。  3.1未病养生  此是治未病思想的核心。我命在我不在天,中古文化主张人在自己生命过程中起积极作用,故人想保得健康亦非难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何

8、养正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又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平和心态,既有老子的恬淡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