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ID:9507336

大小:5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1

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_第1页
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_第2页
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_第3页
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_第4页
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普希金“多余人”形象分析俄国文学的民族性《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是公认的俄罗斯文学的典范,小说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杜勃罗留夫曾指出,“多余人”是“我们土生的民族的典型,所以我们那些严肃的艺术家,没有一个是能够避开这种典型的。”奥涅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多余人”的鼻祖,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相继出现的多余人的典型,诸如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莫夫等,他们身上无一不或多或少地有着奥涅金的影子。多余人人物系列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成果,同时也是19世纪俄罗

2、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它鲜明地反映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特征。一、民族性特征的表现1.多余人是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19世纪20年代正是俄罗斯解放运动第一代战士——贵族革命家成长的时期,同时也是十二月党人革命的酝酿、爆发和失败的时期。当时俄罗斯经历了1812年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胜利,民族意识普遍觉醒,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对专职农奴制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势下,贵族青年中开始出现政治上的分化:一部分人渴望为祖国做一番事业,要求改变现存制度,这些人就是十二月党人;另一部分人仍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企图永久保持贵族特权地位;而第三

3、种人则是贵族青年中的一部分人,他们感到时代的风暴即将来临,不甘心和贵族阶级一道灭亡,但阶级的局限又使他们没有勇气与能力去参加革命斗争,也看不见社会发展的前景,因此终日彷徨苦闷、焦躁不安,即染上了当时人们所说的“时代的忧郁病”。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正是后一类贵族青年的典型。他出身名门,受过良好教育,自小聪明伶俐,虽然“学识渊博,可惜是异端”。为了表现奥涅金的异端,普希金安排了一次奥涅金缺席时的达吉亚娜的拜访,让达吉亚娜无意中来到了奥涅金的庄园,并走进了奥涅金的书房,探寻她梦中情人的真实世界。达吉亚娜用深受感动的目光仔细打量着周围的陈设,那一堆

4、凌乱的书和那一盏灭了的灯,那一尊拿破仑塑像和墙上拜伦的肖像,都使她好像着了迷似的,停了许久。借达吉亚娜的目光刻画出奥涅金的另一面,刻画奥涅金在夜深人静、秉灯夜读时的内在心绪。奥涅金在书上保留了许多清晰的指甲痕迹和用铅笔写下的字迹。达吉亚娜不无颤栗地发现奥涅金对什么感到惊奇,对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表示欣赏,对什么表示默默同意。她在这些书上看到了奥涅金“赤裸裸的心和他那一类人的共同命运”。通过达吉亚娜的眼睛展示了奥涅金为代表的一部分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探索。奥涅金是上流社会的异端,普希金在诗中还强调社会对奥涅金“异端”的拒绝。19世

5、纪初叶的俄国陈腐的农奴制和沙皇高压政策使他们的叛逆者不能不在痛苦中沉默,在无所事事中沉沦。奥涅金在社会生活里既没有家室,也没有职务;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法洁身自好,甘于寂寞。最终只是在一系列无谓的变迁里虚度自己的年华,既违背社会的常规也被社会所拒绝。社会不需要他,他也在社会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苦闷彷徨,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他们要寻求俄罗斯的出路,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只会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像奥涅金这样的人,在1825年前后的俄国是很多的,正如赫尔岑所说“在俄国每走一步都会碰见他”①。奥涅金反映了当时俄国一部分青年贵族知识分子的生

6、存状态,是时代的产物,他是俄国的、具有民族性。2.多余人映衬出时代的风貌《叶甫盖尼·奥涅金》真实而广泛地展示了俄罗斯的社会生活,从京都彼得堡到外省乡村,从贵族上流社会的豪华舞会到乡村地主的家庭生活,从重大的历史事件到琐细的生活习俗⋯⋯俄罗斯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都被诗人生动地描绘在诗篇中。奥涅金早年的生活是很有代表性的,他像很多贵族青年一样沉湎于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这些纨绔子弟任意挥霍着农奴们用血汗创造的物质财富,也糟蹋着自己宝贵的年华。如果说贵族中年轻的一代在社交生活中沉沦、堕落,那么年老的一辈则更是荒淫无耻

7、,诗人用极为洗炼的笔触勾勒了一幅幅贵族人物的讽刺漫画。奥涅金的父亲是名大官吏,可是却靠着借债生活,每年要开三次舞会,最后荡尽了家产。同城市贵族一样,地主乡绅也是鄙俗乏味。奥涅金的伯父在自己的庄园里过了四十年的闭塞生活,没有事就和女管家吵吵嘴,打打苍蝇,他一辈子只读过一本历书。在作品中展现的一面是贵族地主阶级的骄奢淫逸、作威作福;一面是广大农奴的贫困无权、横遭凌辱,这就是当时专制农奴制的俄国的残酷现实。通过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画面的描写,诗人嘲讽与谴责了贵族地主阶级,揭露与鞭挞了专制农奴制。在诗人讽刺贵族地主的寄生生活的背后,也可以看到农

8、奴的悲惨遭遇。农奴冒犯了地主,就会被送去流放、服兵役;达吉亚娜的母亲让采杨梅的女仆一边歌唱,一边采果子,为的是“不能偷吃主人的果子”。达吉亚娜的乳母一生都没有自由,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别林斯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