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讨论

pbl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讨论

ID:9508610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1

pbl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讨论_第1页
pbl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讨论_第2页
pbl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讨论_第3页
pbl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讨论_第4页
pbl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讨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pbl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讨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PBL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讨论1护理领域的现状  1.1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提高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加强,社会对医疗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护理专业的指导思想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仅采用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全方位地为护理对象服务,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而如何在中职护理教育中改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培养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护理人员,这成为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不仅希望得到悉心的照顾和护理,而且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2、和心理健康指导。因此当代护理专业学生应具有丰富的知识,除了拥有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在心理、社会、道德等层面有所涉猎,具备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学科知识,从而成为高素质且具有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1.2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各国纷纷对本国的医学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以选择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就对其职业教育做出改革和调整,最终以双元制作为其职业教育的代表模式,并以行动导向教学闻名于世。对于我国而言,现今面对患者的高要求及各方面带来的就

3、业压力,使得中等职业护理教育的教学改革同样迫在眉睫。在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要求下,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就业岗位要求相符合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变得尤为重要。新的职教理念要求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强调宽口径,重实用的思路,目的是促进学生内涵的发展,真正培养岗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锻炼,改变单纯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法,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1.3教育发展呼唤新的教学方式  PBL教

4、学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效果明显,现在国内许多大学及高职院校正在尝试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调查显示,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这种教学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接受和采用。1.4护理专业的教学要求提高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增加  对于中职卫生类学校而言,护理专业大多是校内的重点专业,由于就业市场对护理人员的大量需求和人员的流动性,不仅对护理人员的数量有需求,更对护理人员的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因而对护理专业的教学要求也逐渐严格起来,更多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我国的护理教学模式大多

5、以专业为基础,以教师讲授理论为核心,进而决定教学目标、进程和结果。这种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方式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忽视了对其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各个学科之间缺乏融会贯通,致使学生的知识单一和片面,临床操作能力较弱,适应性不强,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中职学生还面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问题。随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和大纲的变化,纯理论的考核逐渐减少,而病例的分析、判断及护理措施的恰当运用成为主要的考核内容,这就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护

6、理教育的要求,应当结合PBL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2研究的总体构思  本研究针对中职卫校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选取恰当的内容,分别采用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LBL教学法)进行对照研究。随机抽取任意两个平行班级,分别采用LBL教学法(对照组)和PBL教学法(实验组),以一学期为单位,在学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效果评价,探索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学基础课程及其他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3研究过程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11级的

7、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过山西省统一招生考试入学。从2011级的8个班级中随机抽取护理157班为实验组(96人),学生平均年龄(16.9±0.82)岁;入学成绩(366.17±57.3)分;城市生源30人,农村生源66人。实验组在LBL教学法的基础上采取PBL教学法。158班为对照组(96人),学生平均年龄(17.1±0.86)岁;入学成绩(361.51±63.4)分;城市生源27人,农村生源69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两组学生均为女生,她们的年龄、入学成绩、生源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8、t;0.05),具有可比性。  3.2研究方法  3.2.1研究工具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紧密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