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消费需求的经济

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消费需求的经济

ID:9509169

大小: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1

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消费需求的经济_第1页
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消费需求的经济_第2页
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消费需求的经济_第3页
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消费需求的经济_第4页
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消费需求的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消费需求的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消费需求的经济企业社会责任消费需求的经济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消费需求的经济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消费者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运用贝克尔的消费者选择新理论,将消费者投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而生产的心理安全感(OCC)引入扩展的效用函数并进行最优化分析,深入剖析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具有需求的心理根源,并解释了消费者之间对企业社会责任反应存在差异的理由。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需求;扩展的效用函数;消费者心理安全感  1001-8409(2013)09-0055-05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性选择,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贯彻

2、执行。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发挥和传递“正能量”的重要主体。受传统“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曾倍受质疑。大量实证研究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但至今没有取得一致结论。但值得注意的是,波特运用大量的成功案例,试图说明企业可以通过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来兼顾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1]。在理论界的质疑和事实面前,“理性经济人”假设也随之撼动。与此同时,传统的消费选择理论也仅仅考虑了个体对物质层面的需求,长期以来忽略了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使得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难以对企业社会责任理由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现代营销理论强调了消费者的核心地位,随着这种理念的确立,

3、消费者逐渐成为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冲突的关键。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而言,只有当消费者运用手中的“货币选票”来为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投票——用市场力量回馈企业时,企业才会获取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与动力。学者们就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相关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如消费者对企业的评价、消费者对公司的认同、消费者对公益机构的捐赠行为、购买意愿、顾客满意[2]。以往从消费者视角的研究只是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的产品评价、公司评价的直接关系,而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为什么有效这一理由[3]。主要因为这些研究是从消费者行为学视角展开的,再加上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和消费者消费理论对精神层面

4、研究的缺失,使理论界缺乏关于消费者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存在偏好、为何存在偏好等理由的本质理由的探讨,尤其为什么不同消费者会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一理由还没有得到理论和实证上应有的关注及研究——这仍然是一个理论空白[4]。  刘松柏等(2012)初步研究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需求的心理根源理由,提出了用于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基于精神偏好的消费选择模型框架,认为应该从心理安全感、道德、伦理等角度入手,引入消费者精神层面的需求,构建扩展的效用函数,从而解释消费者要求企业社会责任的理由以及消费者偏好和购买决策理由,但是仍未深入地就各个精神需求维度进行全面论证[5]。经济学

5、作为一门学科,其特点就在于它研究理由的本质[6]。本文拟运用规范的经济学研究策略分析消费者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本质理由,探求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作用的理论基础,这将有助于论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的一致性及其前提条件,并为企业制定与实施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及项目提供倡议,帮助企业有效地发挥社会责任的正能量。  二、相关理论  (一)消费选择理论  1“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修正  作为消费选择行为的假设前提,“理性经济人”长期以来受到了大量的批判与质疑,传统的消费者理论也仅仅建立在人们对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需求的基础上。阿玛蒂亚·森(2000)通过对“理性经济人”

6、假设的追本溯源,从根本上撼动了这一假设,他认为经济学用如此狭隘的方式来描述人类行为是非同寻常的,并强调经济学应关注的是“真实的人”[7]。“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存在,与研究策略的有限性是离不开的,然而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前进,研究复杂理由的策略不断增加,这一以“简化”为目标而做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也应得到相应地修正,以保证经济学研究不断接近“真实的人”。因此,李大凯(2012)主张在批判继承的原则下,在继续遵循“理性人假设”核心逻辑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现实以及相关批判修正理论,实现对基本消费选择模型的合理性重构,他提出了修正后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在其所能掌握的所有信息以及预算决策能力之

7、下,在其特有的效用构成层面以及利益权重的偏好系统之下,通过成本—收益权衡始终追求收益的最优化,即既定效用满足水平下的最小成本,获既定成本下的最大效用满足水平[8]。这一假设在由价格和收入因素所决定的物质需求之外,将人们对心理安全感、道德、伦理等精神需求纳入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框架中,从而为传统的新古典消费理论框架之外的复杂多元化的消费行为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范式和视角。  2消费选择新理论该模型是由加里·贝克尔在《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