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脏分析小儿情志致病因素

从五脏分析小儿情志致病因素

ID:9511288

大小: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2

从五脏分析小儿情志致病因素_第1页
从五脏分析小儿情志致病因素_第2页
从五脏分析小儿情志致病因素_第3页
从五脏分析小儿情志致病因素_第4页
从五脏分析小儿情志致病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五脏分析小儿情志致病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五脏分析小儿情志致病因素【摘要】结合中医学神志理论,从五神、五志的含义及其分属五脏的机理和小儿五脏特性的角度,阐述了小儿阶段情志致病因素的特性。【关键词】小儿;五脏;情志 情志活动属于心理活动,是人体为反映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内心体验。中医理论将人的这一心理活动称之为心神。《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除心主神明之外,《内经》还将精神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即《素问·宣明五气篇》所云“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1]并认为情志活动是五脏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动反映,是各脏腑机能活动的一种表现。  长期以来人们

2、认为小儿的致病因素“惟较之成人,无七情六欲之伤,外不过六淫,内不过饮食、胎毒而已”。然小儿虽少七情伤害,但并非无情感。钱乙早在《小儿药证直诀·变蒸》中就指出:“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明·万全亦认为“儿性执拗,凡平日亲爱之人,玩弄之物,不可失也。失则心思,思则伤脾,昏睡不食;求人不得则怒,怒则伤肝,啼哭不止。此忤其心也,谓客忤成病也。平日未亲爱之人,未见之物,不可使之见,见则惊,惊则伤心;凡未见之人,不可使之近,迫近则恐,恐则伤肾,令儿成间。此皆客忤病也”。[2]《温病条辨·解儿难》亦有“小儿但

3、无色欲耳,喜怒悲恐较之成人更专且笃,不可不察”[3]之说。本文仅从五脏机理的角度对小儿情志致病因素作一粗浅探析。  1情志活动的生理基础  情志活动作为人体对外界事物的内心体验,它的产生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之精气又有赖气血之濡润,同时气血的运行又有赖于气机调畅,恰如王冰说的“气和则神安”。血液充盛和调,则精神充沛,思维敏捷,情绪稳定[4]。由此可见只有在脏腑、气血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人的情志活动才能正常。  2情志活动与五脏关系  不同的情志变化,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气机变化,进而对

4、内脏有不同的影响。而情志为病多是由于精神刺激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以至于个体不能调节适应。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5]。故情志为病时不仅会有精神情志的改变,亦会有五脏功能的改变。小儿一方面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好比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另一方面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万全喻之为“草头之露,水面之泡”。由于出生前母体失养,或分娩过程中对胎儿损伤,或婴幼儿时期喂养调摄不当以及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等,均可影响小儿的脏腑功能,进而对其情

5、志健康造成损害。  2.1“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2.1.1心  心主血脉,主神志,为脏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故有“君主之官”之称。《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谓:“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由此可知心在五脏系统中居统治地位,为人体的调控中枢。故“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舍也”。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反应灵敏而正常。而心主神志功能异常,不仅会出现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的异常,而且还可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诚如《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谓:“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此外《素问·六节脏象论

6、篇》谓:“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根本发荣之谓生,变化不测之谓神,心主藏神变化之原也[6]。  2.1.2神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心藏神”,《灵枢·本神》谓“心藏脉,脉舍神”,《灵枢·本神第八法》指出“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有生命的形体方可称“精”,“积精全神”,进而有志、意、魂、魄以及动作行为等表现谓之“神”。在病症方面,《灵枢·本神》谓:“心休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炯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7]  2.1.3喜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谓“心在志为喜”,是以因事遂心愿或自觉有趣而心情愉快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积极性情绪

7、。《素问·举痛论篇》谓“喜则气缓”,喜则气缓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心情舒畅。如《素问·举痛论篇》谓:“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喜则徐缓和顺为正常。另一方面暴喜过度则气过于缓,又可使心气散而不收,神无所归藏。“乐极生悲”,喜乐无极,火克金,害肺伤魄,出现精神不集中,甚至失狂乱的症状,恰如《灵枢·本神》谓:“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2.1.4心常有余  就小儿体质特点而言,“小儿心常有余”一方面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现生机蓬勃之象,故《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谓:“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

8、之气也。”另一方面,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嫩,精气未充,感邪后易化热化火,引动肝风以及由于肾阴不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