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苦并不是挫折教育

多吃苦并不是挫折教育

ID:9512377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2

多吃苦并不是挫折教育_第1页
多吃苦并不是挫折教育_第2页
多吃苦并不是挫折教育_第3页
多吃苦并不是挫折教育_第4页
多吃苦并不是挫折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吃苦并不是挫折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多吃苦并不是挫折教育多吃苦并不是挫折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挫折教育上存在很多误区,当务之急是家长重新“诊断”4岁的唐婧怡,一次坐在秋千上摇晃,秋千周围站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四大“守护金刚”,分别负责推、挡和两旁护驾。如此严密的防范也难免马失前蹄,秋千下落时,婧怡没抓紧绳子,滑落在草地上,愣了一会,她自己站起来拍了拍屁股想继续玩,但“四大金刚”却坚决把她带回了家。其实,摔倒并没有什么,然而家长却认为这是一个孩子承受不了的挫折。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教师汪荃表示,有的家长一面高喊要给孩子加强挫折教育,一面却又主观地判定孩子经不起挫折。很多孩子都承受不了比

2、赛没有取得名次的小挫折,他们往往会聚在一起嚎啕大哭。■专家诊疗症状1家长不帮孩子总结败因●粘先生安慧里社区幼儿园大班粘津铭的父亲在安慧里社区举行的宝宝才艺比赛中,最终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他们在台上喜笑颜开。而台下没有得奖的孩子默默无语、表情严肃,我们当家长的也是如此。后来,有个女孩扁着嘴小声抽泣,接着所有没得奖的孩子也都哭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安慰孩子:“没关系,输就输吧,得奖的小朋友还没有咱们演得好呢。”「诊断」坐诊“医生”:黄娟汇佳幼儿园分园园长首先,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非坏事,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要求上进的表现。此时家长不能告诉孩子

3、“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她)无所谓的心态,而是应该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孩子有收获。此外,家长往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参加一些他不想参加的比赛,并很在意比赛结果,给孩子造成压力,当孩子失败时,却认为是孩子承受不了挫折。症状2家长只给孩子创造挫折情境●李桂新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小学许明阳的妈妈每年暑假,我都会把孩子送到封闭夏令营去锻炼。其实学东西是其次,主要是让他去吃吃苦。平时遇到一些小跌小撞就闷闷不乐、谁都不理。现在的孩子就是缺乏吃苦的精神,一点挫折都受不了。「诊断」坐诊“医生”:黄娟汇佳幼儿园分园园长家长总是认

4、为多吃苦就是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于是送孩子去参加各种吃苦夏令营或者干脆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挫折。但是,在挫折之后却不帮助孩子分析总结。创造挫折情境属于挫折教育的一种方法,但是屡屡的挫折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所以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要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时无所畏惧的自信心。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症状3家长把想法强加给孩子●冯女士美丽园社区幼儿园大班董思毓的妈妈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很多孩子其实并不想发言,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下,再扭头看看妈妈的脸色。不少妈妈都拉

5、着脸、紧皱眉头,用期待的眼神要求孩子尽快发言,于是孩子不得不勉强举手,回答时也结结巴巴,时不时看看妈妈的反应如何。「诊断」坐诊“医生”:汪荃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教师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不要把想当然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她)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去激发抗挫能力,知道跌倒了该如何爬起来。■家长提问如何引导孩子接受挫折教育●张燕霞金色摇篮幼儿园孟笑寒的妈妈孟笑寒四岁时去参加一个“欢乐小勇士”的栏目,要孩子在离地约三米的空中扶着麻绳走圆滚木,我们在下面看着都有点心惊胆战的,可她却啥事都没有。我感到困惑的是:

6、家长认为的困难在孩子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路、第一次用凉水给她洗脸、少穿一点衣服,孩子的成长中所有的第一次尝试对她来说都是挫折,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解答」●黄娟汇佳幼儿园分园园长在挫折教育的引导上,家长首先要相信孩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一味主观地认为孩子太小,任何事情对他(她)来说都是困难;其次,当孩子自己解决困难时要和他(她)站在一起,孩子才能有安全感,关注孩子的行动,并在孩子实在完成不了时及时给予帮助;最后,要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一步步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心。■疗程解析挫折教育应该从孩子刚出生开始●汪

7、荃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教师挫折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项目,不能一蹴而就,家长们应该分为四个疗程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治疗”。第一“疗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疗法: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刚出生是非常弱小的,没有任何生活能力,于是无条件地保护孩子,在无意中会让孩子觉得他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长大了便会认为自己是“太阳”、是所有人的中心,这对于以后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家长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他(她)只是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的成员都是平等的,慢慢培养一种家庭责任感,学会独立去面对、解决问题。第二“疗程”

8、: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适12下一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