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周边到文学本身—胡适短篇小说翻译实践

从文学周边到文学本身—胡适短篇小说翻译实践

ID:9512784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2

从文学周边到文学本身—胡适短篇小说翻译实践_第1页
从文学周边到文学本身—胡适短篇小说翻译实践_第2页
从文学周边到文学本身—胡适短篇小说翻译实践_第3页
从文学周边到文学本身—胡适短篇小说翻译实践_第4页
从文学周边到文学本身—胡适短篇小说翻译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文学周边到文学本身—胡适短篇小说翻译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文学周边到文学本身—胡适短篇小说翻译实践胡适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学术、教育上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那个表面上看历史巨变、文化断裂的时代,胡适在新旧文化、中西碰撞中搭建了一条文化的桥梁。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振聋发聩的呐喊,是文学革命的鲜明旗帜;同时,他在诗歌、小说等方面的翻译、创作实践,也成为白话文运动的榜样。学术界对胡适翻译的研究已经很多,也很透彻,但还是更倾向于将研究重心放在胡适翻译诗歌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胡适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考证与讨论上,而鲜有人关注到胡适对短篇小说的翻译实践。事实上,胡适是用白话文翻译外国小说的先锋,他的《论短篇小说》亦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坐标。故本文将研究

2、的对象,定位为胡适研究中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的翻译短篇小说。以下表格罗列了1930年以前胡适短篇小说翻译的情况[1]。从表中可见,胡适共翻译了18篇短篇小说,译作时间跨度从1909年至1929年共20年,年龄18岁至38岁,期间胡适经历了从国内到留美再到归国。翻译日期发表日期篇名刊物原原国籍不详1909.8.26《国殇》《安徽白话报》不详不详1912.9.291915.3《割地》《留美学生季报》都德法1914.8.251914.11.10《柏林之围》《甲寅》都德法不详1915.9《百愁门》《留美学生季报》吉百龄英1916.2.3之前1916.9.1《决斗》《新青年》泰来夏普俄1917.1

3、1917.3《二渔夫》《新青年》莫泊桑法不详1917.4《梅吕哀》《新青年》莫泊桑法不详1919.1.26-2.2《弑父之儿》《每周评论》莫泊桑法不详1919.4.20-5.4《爱情与面包》《每周评论》史特林堡瑞典不详1919.5.15《一件美术品》《新中国》契诃夫俄不详1919.7.6-7.13《一封未寄的信》《每周评论》卡德奴勿意不详1919.10《他的情人》直接收入《短篇小说集》高尔基俄1923.3.101923.3.11《楼梯上》《努力周报》莫理孙英1923.7.13-8.61923.8.5-8.19《洛斯奇尔的提琴》《努力周报》契诃夫俄1924.12.131925.1.7《苦

4、恼》《现代评论》契诃夫俄1928.8.211928.9.10《戒酒》《新月》欧亨利美1928.12.111928.12《米格尔》《新月》哈特美1929.2.31929.10.10《扑克坦赶出的人》《新月》哈特美胡适翻译的短篇小说主要收录于上海亚东图书馆191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第一集》和193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第二集》。第一集收录《割地》《柏林之围》《百愁门》《梅吕哀》《二渔夫》《杀父母的儿子》《一件美术品》《爱情与面包》《一封未寄的信》《她的情人》,共11篇;第二集收录《米格儿》《扑克坦赶出的人》《戒酒》《洛斯奇尔的提琴》《苦恼》《在楼梯上》,共6篇。通过比对发现,原集所录顺序与翻

5、译或发表的时序并不完全吻合。故我们认为,将胡适的翻译的短篇小说简单地划分为第一集和第二集两个部分作为探讨对象,是不科学的,他的翻译活动不是一个静态的固有的不变的存在,而一个变化、有发展的过程。我们将胡适翻译短篇小说的活动划分为五个时间段:1910年之前、1910年-1915年、1915年-1917年、1917年-1919年、1919年以后。(一)1910年之前之所以将1910年作为胡适短篇小说翻译过程的时间节点之一,是因为在1910年,胡适踏上赴美留学之路,生活学习环境的变迁必然影响到翻译活动,故将1910年之前的翻译单独成类,以便讨论。《国殇》载于1909年8月26日的《安徽白话报》

6、乙酉第1期,原文著者未详,由胡适译述。这是一篇爱国小说,讲述的是郎巴德独立之战时意大利少年不顾自身危险,爬上大树,为本国将领侦查敌情,最终被敌人流弹击毙的故事。小说中有强烈表达爱国主义精神的语句,如大佐问少年需要什么奖励,少年说你问我要什么吗?没有什么。这是很有趣的事。但是若使那些日耳曼人叫我做,随他怎么说,我是不去的。我是郎巴德人,今儿为的是咱们自己的事。值得注意的是,胡适在最后加上了译者曰的一大段话:读者须知死在槐荫之下,以国旗裹尸,以万花送葬,较之呻吟床褥之间,寂寂郊原之下,何者为苦?何者为乐?祖国青年,尚祈念之。又曰:这孩子说:我是郎巴德人,今儿为的是咱们自己的事。我愿我祖国青

7、年,三复斯言。我尤愿我国无数之卖国贼,日夜讽诵斯言也。[2](42卷,P476)1909年的胡适18岁,仍在中国公学,当时他已受严复、梁启超等人文章的影响,有救亡图存的理念。且受澄衷学堂杨千里老师的指导,阅读了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少年胡适心中埋下了种子,至不惑之年,胡适回忆到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的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