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

ID:9514397

大小: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2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_第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_第2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_第3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_第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媒体设计计算机课件(包括难词句理解,比较阅读文章)。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一、导语设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多么令人留连忘返的境界呀!这是谁创作的佳句

2、?出自哪篇文章?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为我们描绘的迷人景色。柳宗元在被贬永州十年间,遍游佳山秀水,借以排遣心中的愁闷,并创作了一系列山水游记,其中尤为人们传诵的是《永州八记》,我们已经学习了《小石潭记》,今天将再次和柳宗元一起登上西山之巅,感受其高峻峭拔的特立之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内心感受。(解说:学生已学习过《小石潭记》,教师由文中佳句导入,便可引起共鸣,温故知新,激发兴趣。)二、解题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东先生。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

3、第,26岁中“博学宏词”科,授官集贤殿正字。后改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罢“宫市”,免杂税,打击贪官,但遭宦官、藩镇等腐朽保守势力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其成员遭到迫害,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旋即又被贬为永州刺史。在柳州任职时,主持开挖水井,兴办学校,废除奴婢制度,深受当地民众爱戴。病逝于柳州住所,世称柳柳州。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

4、,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记”

5、,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等障碍。①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记解决。②教师范读:补充注释。斫(zhuó):砍伐。遁(dùn)隐:躲避、隐藏。③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语调。(解说: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2)疏通全文大意。①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②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③集体解疑,教师

6、点拨。④复述主要内容。(解说:学生合作理解,培养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培养自学能力。互相质疑、解疑,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率。)(3)了解课文的内容与形式。①说说作者围绕“始”“游”叙写了哪些内容?②抓住了西山的什么特点?讨论解决:第1段写游西山前,自以为永州的奇山异水自己都游遍了,面对幽泉怪石饮酒娱乐自然洒脱。第2段写游西山,通过望而见其异,登高知其隐,醉而忘归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胜景的喜悦。第3段点明游西山的时间。文章过渡自然。第1段“未始知西山之

7、怪特”为过渡句,第2段“望西山,始指异之”领起西山之游,结尾“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与前文相照应。(解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了前面的反复诵读,学生很容易明白主要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内容与形式的理解应提倡学生提出个人见解,不要被老师的观点所左右。)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5)作者怎样用比照

8、映衬来写西山之景?(解说:教师先提出五个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解答,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思维。问题的提出可以根据学生理解程度及时应变处理。)提示:(1)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