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

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

ID:9515354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2

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_第1页
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_第2页
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_第3页
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_第4页
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慢性下腰痛的疗效分析【关键词】慢性下腰痛;单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慢性下腰痛(chroniclo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腿痛患者61例,其中根据病例入选标准纳入并获得有效随访的CLBP患者共39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CLBP患者共39例,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25~71岁,平均51.7岁;病程4个月~20年,平均67.3个月。行单间隙TLIF手术27例(L2/31例,L4/518例,L5

2、/S18例),同时行双间隙12例(L3/4~L4/57例;L4/5~L5/S15例),共51间隙。术前所有患者均明确有不同程度的腰椎不稳或(和)腰椎间盘突出,其中6例伴腰椎管狭窄症,1例以腰椎管狭窄症状为主;4例伴腰椎滑脱,3例Ⅰ度,1例Ⅱ度。另外,二次手术2例,合并马尾综合征1例。术前本组所有患者均有腰痛和(或)伴有下肢放射痛,有间歇性跛行者17例,跛行距离50~1000m,平均308.8m。本组所有患者均经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1.2病例入选标准(1)慢性下腰痛患者,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下腰痛。(2)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定位体征及影像

3、学检查明确所要实施手术的椎间隙,确认患者的主要症状由该间隙引起,仅在该间隙施行TLIF。(3)手术方式:除了对患者相应腰椎间隙施行TLIF外,不同时施行其它手术或操作,如对患者施行TLIF的同时施行了其它间隙的减压、髓核摘除等均予以排除。(4)术中所见证实患者手术为责任间隙部位。(5)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风湿病、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及其它可能影响功能评分疾病的患者。1.3手术方法全麻后患者取俯卧位,以患椎为中心,取腰椎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沿患椎棘突剥开棘突和椎板表面软组织,直达小关节突外缘,C臂机透视定位下在相应椎

4、体置入4枚(双间隙者6枚)椎弓根螺钉,安装两侧螺钉连接棒。咬除一侧椎间孔后方的上下关节突,经腰椎椎间孔暴露椎间盘,仔细保护好神经根及椎管内其它自然结构。进行椎体间撑开,在椎间盘纤维环上作“U”型瓣切开,并向中线翻转,通过切口摘除突出或脱垂的椎间盘组织,松解受压的神经根,处理椎间盘上下软骨终板,直至软骨下骨,冲洗后植入碎骨屑,并植入单枚(Deuix,美国强生公司)或双枚融合器(钛网,美国美敦力枢法模公司),透视位置满意后,椎间隙加压再拧紧固定连接棒的螺帽。再次检查神经根松弛,无受压现象,椎管上下通畅,用凝胶海绵封闭椎间隙。反复冲洗干净,置引流管,

5、逐层缝合筋膜、皮下组织及皮肤。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7d,并加用激素,激素3d后逐步减量至停用,并辅以神经营养药物。术后24~48h拔除引流,3d后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1.4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1]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23]来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手术疗效,分为JOA评分组和ODI评分组两组进行比较。评定时间点为术前1d和术后6个月。1.4.1JOA下腰痛评分标准本评分标准分为:主观症状(0~9分)、临床体征(0~6分)、日常活

6、动受限度(0~14分)及膀胱功能(-6~0分)四部分,评分最高为29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改善指数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改善率可了解临床治疗效果。JOA评分改善率的等级划分为优(改善率≥75%)、良(50%≤改善率<75%)、可(25%≤改善率<50%)、差(改善率<25%)。1.4.2ODI评分法ODI评分表是用于腰痛患者自我量化功能障碍的问卷调查表,是一种患者自我功能主观评价方法,是以疼痛改善为主

7、的评分系统。本组采用汉化版ODI的问卷调查表,该表共9项,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会活动、郊游等。每项评分是0~5分(0、1、2、3、4、5,共6级),分数越高功能越差,最差为45分。ODI=[实际各项评分之和/(5×患者所回答的项目数)]×100%,0为正常,越接近100%为功能障碍越严重。改善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改善率的等级划分同JOA评分改善率的等级划分。1.5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8、,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等级构成比比较使用非参数检验。2结果本组患者住院14~35d,平均19.6d;随访时间7~34个月,平均21.4个月。所有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