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及其借鉴作用

对于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及其借鉴作用

ID:9522841

大小:68.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5-02

对于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及其借鉴作用_第1页
对于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及其借鉴作用_第2页
对于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及其借鉴作用_第3页
对于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及其借鉴作用_第4页
对于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及其借鉴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于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及其借鉴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于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及其借鉴作用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及其借鉴作用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改变及其借鉴作用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价值观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送亲人上战场的人都会叮嘱“不得,无返”,在战场上,士兵个个“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138。秦尚武之风异常浓厚,由此可见一斑。  秦人重诚信,商鞅变法时,“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有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摘要: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逐渐形成重法、尚武、重

2、农、诚信等社会主流价值观。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树立起自由、仁孝和追求富强的新社会主流价值观。武帝时期,汉政府对西汉前期价值观进行了调整,树立了讲求忠孝、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元帝以后,西汉中期以来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变异,以至混乱。秦汉间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转变;借鉴  1001-862X(2013)03-0085-006  自秦至汉,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了数次大变化。这与当时剧烈的社会变动、秦汉政府的大力提倡密切相关。秦汉间的主流价值观及其树立主流价值观的手段对当今有重要借鉴作用。  一、秦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3、秦立国晚于关东诸国,且其地处西陲,在建立后的两百年间一直与少数民族战争,数代国君战死,直到秦穆公时期,“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逐渐确立了西方大国地位。军事上的强大使关东诸国不得不承认秦的存在与崛起,但是另一方面,文化的落后,秦依然被关东诸国轻视,以夷狄视之。秦绝大多数国君都能励精图治,采取各种措施强国,如积极发展农业、崇尚武力、强调法治等。包括重法、尚武、重农、诚信等几个方面的秦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重法,是商鞅变法以后迅速根植于秦国人心底的观念。商鞅是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思想源自李悝,“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六国法,着

4、法经以为王者之政……商鞅受之以相秦”[1]1350。商鞅变法自秦孝公三年开始,为严格执法,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嗣君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1]255。到孝公二十四年商鞅死时,法律观念已深入人心,史载商鞅逃避追捕时“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1]255。商鞅被杀,但是他推行的法令没有被废止,法律成为判断是非的重要依据。  秦立国较晚,但是农业发展很快,最重要的理由在于朝廷的积极扶持。秦穆公时,晋国发生严重饥荒,“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

5、泛舟之役”[2]345,反映了秦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是秦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变法颁布了包括垦令、农战、徕民等直接推动农业的法令,垦令和农战处于第一和第二位,这是重视农业的最好证据,反映出秦政权非常务实的态度和急于富国的要求。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说,变法十年后,百姓乐于农战,既家给人足,又勇于为国作战。秦国重视农业,还表现在非常重视耕牛的饲养和发展生产技术。黄留珠撰文说,云梦秦简《厩苑律》有评比耕牛的条文,经过评比考核,饲养耕牛好的穑夫、牛长有奖,否则对主管的穑夫要进行惩罚。政府的直接干预无疑对牛耕的普及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关于秦国农业

6、的生产技术,《吕氏春秋》的《任地》、《辨土》、《审时》三篇有着详细的记载,这是对秦农业生产技术的经验总结,也是希望先进的生产技术得到继承和普及。  秦国在积极发展农业的同时,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商鞅变法明文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1]255这就使得从事商业有极大的风险。  秦人尚武是在秦建国后不断与外敌争战中一步步形成的,也是秦政权大力提倡的结果。为迅速提升军事力量,秦实行军功爵制,人人都可以通过杀敌获得显耀的地位;对于怯战和临阵脱逃的人,则会采取诛灭全族的严厉惩罚。由此,百姓乐于战争,“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送

7、亲人上战场的人都会叮嘱“不得,无返”,在战场上,士兵个个“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4]138。秦尚武之风异常浓厚,由此可见一斑。  秦人重诚信,商鞅变法时,“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有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1]255。这件事在秦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让百姓认识到朝廷的诚信,也使得特别重视诚信习俗逐渐风行全国。后来吕不韦著《吕氏春秋》也曾效法商鞅:“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1]282当然,需要说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