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ID:9526444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2

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_第1页
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_第2页
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_第3页
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_第4页
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本文讲述了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一、我国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金融隐私权保护法,金融隐私权的保护力度相当薄弱,主要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间接保护,主要散见于《民法通则》、《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储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反洗钱法》、《保险法》、《证券法》、《刑法修正案(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2、》以及2011年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银发[2011]17号,以下简称17号文)等多项法律法规和金融规章中,这些法律法规在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和金融隐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内容缺乏统一性,相互之间缺乏衔接,对各种权利的界定不明确,无法对个人金融信息进行全面的保护。总的来说,我国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无专门立法、效力层级低,缺乏系统性和应有的权威性  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本文讲述了关于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

3、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一、我国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金融隐私权保护法,金融隐私权的保护力度相当薄弱,主要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间接保护,主要散见于《民法通则》、《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储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反洗钱法》、《保险法》、《证券法》、《刑法修正案(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及2011年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

4、通知》(银发[2011]17号,以下简称17号文)等多项法律法规和金融规章中,这些法律法规在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和金融隐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内容缺乏统一性,相互之间缺乏衔接,对各种权利的界定不明确,无法对个人金融信息进行全面的保护。总的来说,我国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无专门立法、效力层级低,缺乏系统性和应有的权威性首先,我国在金融隐私权的保护方面无专门立法,缺乏系统性。如前所述,我国尚没有一部专门的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关于金融隐私保护的规定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中,法条规定零乱分散

5、。这种分散性的规定在实践中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以至于对客户的金融隐私权无法做到系统的保护,在法律的实施和操作上也增加了繁琐程度。相比较而言,欧美等一些国家在金融隐私权的保护方面都制定了专门的立法,美国先后通过了《隐私权法》、《公平信用报告法》、《银行保密法》以及《金融服务法》等一系列立法来保护国内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而欧盟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则有着比美国更高标准的《数据保护指令》。其次,法律效力层级低,缺乏应有的权威性。从我国的立法现状来看,对金融隐私权的保护多以金融规章为主,如2011年中国人民

6、银行在印发的17号文中,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个人金融信息的内涵、收集、使用、保护和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金融隐私权的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该规章法律效力层级低,缺乏应有的权威性。由于缺乏基本法层面的保护,导致我国的金融隐私权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影响着客户金融隐私权的享有和保护。而相比之下,隐私权在欧洲已经纳入了《欧洲人权公约》(第8条)的保护范围,美国也制定出了专门的《隐私权法》、《银行保密法》等,可见隐私权在其权利体系中的地位。(二)缺乏完善的权利救济机制无救济即无权利,然

7、而我国现行的金融隐私权的权利救济机制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金融隐私权的相关立法侧重于强调金融机构获取个人信息的权利,缺乏对客户救济手段和救济途径的规定,导致客户的金融隐私权利难以实现。如现行的银行保密义务规则则体现了这方面的特点。其次,在法律责任上重视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而缺乏对民事责任的规定。金融隐私权权能的核心,是信息持有者对其信用信息享有控制支配权。当信用信息被不当泄露或被侵害时,信息持有者有权寻求司法救济。司法救济是金融消费者在权利受到损害时的最后保障。然而从我国相关的立法来看,在法律责任

8、上,主要规定了金融隐私侵权行为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缺乏对民事责任的规定。行政责任是监管机构对违法主体的处罚,这种处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和稳定,而刑事责任也主要侧重于对犯罪分子进行处罚,这两种责任方式都不能对当事人的损失起到弥补的作用。对于受到侵害的客户而言,最好的救济方式就是给予其物质赔偿,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当事人的损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