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ID:9536191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_第1页
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_第2页
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_第3页
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_第4页
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践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摘 要: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代写论文的主题是加强能力培养,实现人的发展。清华大学为了适应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在第22次教育讨论会上提出了“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题,并在文科教学中实施实践教育,力求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清华大学;实践教育;文科教学    1993年清华大学拟定了有限期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清华大学在第一阶段的“调整结构、奠定基础”目标落实以后,2003年进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的第二个阶段,其目标是“重点突破、跨越发展”

2、。毫无疑问,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是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面对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和完善人的发展这个尖锐而持久的问题,清华大学第22次教育讨论会提出了“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题,希望以此为契机,力求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一、实践教育的内涵    1.对实践教育的理解  早在1958年我国就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它适应了我国当时建设初期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历史条件,但是在落实过程中人们的理解庸俗化,仅仅强调知识分了参加体力劳动,而忽视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今天清华大学提出的实践教育从培养完整的社会人出发,

3、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洪堡在1810年创建柏林大学时就指出:“国家不能使大学仅仅为它的眼前利益服务,把人学看成高等古典语文学校或古典专科学校,而应该从长远利益考虑,使人学在学术研究上不断提高,从而为国家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前景。”因此,从大学的角度出发,实践教育就要通过研究工作来体现,使学生身体力行进行科学研究。  实践教育最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让学生参与整个教育过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要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意识。只有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学术实践,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

4、力。  从微观上讲,实践教育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学术实践的训练上,以及课堂外学生参加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和学校的社团活动等等。  20世纪初期,严复、梁启超先生就把学和术分得很清楚,学就是纯学理的,术就是实用型的,两方面都是不可偏废的。学就是学理的实践,不一定和它的实用价值结合在一起,而术就是实用学科,它就和当前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从学科的角度出发,不同学科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内容,不能拿一个抽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来要求各个学科。  综上所述,实践教育是教育者秉持的一种教育理念,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无论是理工科的学生还是人文社会学

5、科的学生都应该面向中国社会现实,关心民间疾苦,努力使自己具有崇高的道德和高尚的人格。同时学生还应该关注最新的科学前沿问题,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在学术训练中增强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良好公民。    2.实践教育的意义  我国拥有完善的应试教育体系,此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只会考试,“眼高手低”。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也表现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因而他们适应社会还需要一段时间。同时大学的教师对实践教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所以实践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听、教师讲传统模式的一种有

6、益探索。  顾秉林校长在清华大学第22届教育讨论会上的报告指出:“实践教育既包括为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必要的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社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所以,通过实践教育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动手协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既让学生从做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又让他们从中明白如何成为良好的社会公民。    二、清华大学文科实践教育实施的成功案例    我们通过对清华大

7、学文科一线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探索实践教育的实施途径过程中有两门课的经验值得借鉴。    1.历史学科  以历史专业的大一新生研讨课为例,选修的学生一般限制在15人以内,真正实现seminar的教学形式。老师把一周的教学大纲、应该阅读的材料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思考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和他们自己想问的问题,大量的准备活动需要在课前完成。课堂上老师只不过是一个引导者,用一半的时间讲述问题背景,另一半的时间让学生来讨论,教师参与指导。对于一个问题,教师希望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然后比较哪一种看法更能够说明问题,将来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答案绝对不是仅从

8、教科书上就能得到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与老师、同学共同讨论,思维的火花在这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