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ID:9537440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缺血后处理对再灌注器官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缺血后处理已成为国内外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缺血后处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缺血后处理对不同动物的心、肝、肾、肠胃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均有抗损伤作用;其保护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抑制钙超载、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释放、膜通道功能状态的变化和蛋白激酶的活化有关。本文就缺血后处理的发现、机制和临床应用作简要综述。【关键词】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钙超载;ATP敏感的钾通道;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大量临床实践和动物

2、实验证明,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机体内一种普遍现象,诸如:心、脑、肝、肾、肠胃等器官均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然而,如何减轻再灌注损伤是缺血/再灌注研究的关键和目的,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缺血前的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由于临床患者缺血难以预知,预处理又需在缺血前给予,因此,相比而言后处理研究在实践中更具有操作性和临床价值。缺血后处理(ischemicpostconditioning)是指组织器官发生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反复、短暂的再灌注/缺血处理或于再灌注前给予药物干预,调动机体内源性

3、的保护机制以减轻组织再灌注损伤的处理措施。目前,组织缺血后处理日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已在不同动物的不同器官证明了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器官的保护作用。  1缺血后处理的发现缺血后处理的概念最早由Vinten-Johnason于2002年8月在美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心脏保护研讨会上提出[1]。2003年Zhao等[2]在犬的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在缺血1h结束时,给予反复3次30s再灌注、30s的缺血,然后进行较长时间的再灌注,发现可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具有心脏保护作用,首次实验证实了缺血后处理对

4、再灌注器官的保护作用。2004年Galagudza等[3]在鼠的离体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证实缺血后处理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室颤动,有抗心律失常作用。2005年Staat等[4]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时施加缺血后处理的干预,可以产生心肌保护作用,率先在临床上证实了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此后,缺血后处理研究不断深入,并在不同动物的心肌、肝、肾、肢体、肠胃均得到证实[2-10]。  2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  2.1抑制氧自由基的堆积  器官的再灌注损伤主要是一种氧化应

5、激反应[11-12]。研究表明,抑制氧自由基的堆积,维持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平衡是缺血后处理的重要保护机制[13]。氧自由基是机体内氧分子的不全代谢产物,在正常情况下,氧自由基可以被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所清除,细胞免遭其毒性损伤。当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时,氧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降低或丧失,生成系统潜在活性增大,一旦恢复血供与氧供,氧自由基便爆发性产生与急剧堆积。正是这些氧自由基(主要是羟自由基)通过攻击夺获生物膜脂质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侧链上的氢原子,造成膜流动性与Ca2+通透性增加,破坏膜结构完整性,Ca2

6、+跨膜内流与超负荷,最终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  研究表明,氧自由基爆发产生于再灌注1min后,并在4~7min达到峰值[14],缺血后处理通过反复短暂的缺血和再灌注,减少再灌注氧自由基生成底物的供给,同时清除自由基的酶也被大量冲走,使氧自由基的产生/清除趋于平衡。实验发现,缺血后处理后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所升高,而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MDA)明显降低[2,5,15],进一步证明缺血后处理通过缓解再灌注初期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抑制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再灌注器官。  

7、2.2抑制细胞内的Ca2+超载  缺血/再灌注初期产生大量氧自由基,Ca2+通透性增加,大量流入胞内引起钙超载,Ca2+浓度的升高又激活磷脂酶再生成自由基,加重再灌注器官的损伤,最终引起细胞坏死、凋亡[16]。因此,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自由基的生成引发Ca2+超载,Ca2+超载又促进自由基生成,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实验发现,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再复氧引起培养液中活性氧(ROS)、MDA的浓度和心肌细胞胞质内、线粒体内的Ca2+浓度上升,如对复氧后的心肌细胞进行低氧5min、3个循环的后处理,则ROS、M

8、DA的浓度和心肌细胞胞质内、线粒体内的Ca2+浓度明显下降,说明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爆发而抑制细胞内Ca2+超载[17]。  2.3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化  研究表明,在再灌注初的几分钟内由于突然获得氧,将会加速ATP的合成,但同时也加剧了细胞内Ca2+超载和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从而导致再灌注损伤[18],中性粒细胞的激活、黏附、脱颗粒作用是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19]。再灌注后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黏附分子相互黏附,释放颗粒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