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

ID:9539461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_第1页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_第2页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浅谈中学历史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基础教育各学科中,历史教育虽不能取代其他课程,但是历史学科是一门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它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社会功能。  一、历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说明、表达能力

2、。所以历史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历史教学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指中国古代文化。从萌发期的商周青铜文化到汉唐盛世的诗词文化,透出自强不息、豁达乐观、刚健有为、宽容大气,以及兼容并蓄、择善而从、对外开放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价值展示出来,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昨天、认识今天、预见明天,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曾有过光荣的古代,也曾有过屈辱的近代和崛起的现代,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从而树立起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是其他学科不能做到

3、的。  (三)历史学科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身体素质教育。  在历史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历史上的今天,近代不平等条约回顾等方式引导学生形象化、立体化阅读近代史,使他们认识到:一部近代史写满了挫折与艰难,然而更显现了面对挫折的抗争。在几倍、甚至几十倍于自己的敌人面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报效祖国只是空谈。这个道理可巧用史料上的事件、战例来说明,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历史学科能帮助学本文由.L.收集整理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历史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青少

4、年学生往往崇拜历史上的名人、英雄。我们应广泛收集历史人物资料,如卧薪尝胆的勾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还我河山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还有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等等,通过丰富的史实,加以栩栩如生的描述,发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和人格,充分发挥其特有而深刻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感悟人格的震撼,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  另外,还可以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古迹;观看电影、录象,听专家

5、学者讲座;编辑历史园地等小报;设计问题如历史上的今天等让学生查找资料等等。  通过课内课外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中真切感受人格体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三、历史学科可以培养学生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精神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生除了平淡的重复以外,还能给命运带来机遇或困境,而未来的社会有可能使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有声有色、波澜起伏,如何能坦然面对这样的变化,关键是看我们是否有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意志。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根据历史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

6、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如:在中国古代史中,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结果项羽战败。由于项羽思想狭隘、虚荣心强、自认无脸见江东父老,最后落得个自刎乌江的结局。如果项羽面对失败,能冷静分析原因、吸取教训、重振旗鼓,或许西汉的历史就会改写了。我们还可以在历史教学中,补充一些生动详尽的历史资料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勇于承受挫折和敢于战胜危机,革故鼎新、开拓进取,为人类造福的实例举不胜举: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话表明,凡是有作为的人必先艰苦磨炼自己,培养自己百折不挠

7、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后人学习的精华所在;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后来成为兵革强大、诸侯畏惧的天下雄国,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唐朝玄奘,战胜千难万险,千里迢迢到天竺,拜师学佛,写下了一部世界名著《大唐西域记》;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更是证明了:坚强的共产党人具备了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和革故鼎新的优秀品质。他们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事业,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坚韧不拔,奋发努力,最后成就了大事业的光辉典范。现在我们又进入了一个需要创新和开拓的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