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津砖雕艺术的文化特征

浅谈天津砖雕艺术的文化特征

ID:9539786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天津砖雕艺术的文化特征_第1页
浅谈天津砖雕艺术的文化特征_第2页
浅谈天津砖雕艺术的文化特征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天津砖雕艺术的文化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天津砖雕艺术的文化特征  论文关键词:天津文化艺术形式砖雕  论文摘要:天津砖雕艺术植根于全国砖雕艺术蓬勃发展的土壤之上,其工艺精湛,构图充实,刻画深入,在我国独具特色。天津砖雕不仅有着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蕴涵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其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语言表述严谨、缜密的理性思考,体现着先秦儒家的思想。从文化整体的高度,对天津砖雕艺术表现、题材所折射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L.编辑。  天津砖雕遍布于传统建筑物,其特有的砖雕技术与艺术,在我国独具特色。它与天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魏家风筝并称为天津的“四大绝活”。从现存天津民居、祠堂、牌坊

2、、文庙、会馆等古建筑上及天津老城保存完好的1000余件砖雕艺术中,可以看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经数百年的风雨,天津砖雕仍奕奕生辉,表现出极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天津砖雕形神兼备的艺术处理、自然真挚的儒学伦理内涵、丰富多样的题材、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对今天的建筑装饰设计也极具启示意义。  一、形神兼备的艺术处理  1.天津砖雕的源流及工艺特点  砖雕以传统的青砖为基本材料,是建筑装饰特有的一种雕塑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应用广泛。砖雕原属砖作之内的工艺,宋代已将砖雕工艺列入《营造法式》中。自明代,砖雕在民间宅第建筑装饰中得到广泛应用;至清代,已

3、形成独立行业,工匠称其为“凿花匠”,工匠术论中称砖雕工艺为“黑活”,黑活不受等级制度限制,因此一般宅第均有大量的砖雕,全国砖雕艺术迅速发展,达到砖雕发展史上的顶点。著名的有“徽州砖雕”、“北京砖雕”、“闽南砖雕”等派别。各派砖雕不断开拓技法,提高艺术品位,形成了中国砖雕艺术多彩纷呈的局面。  天津砖雕艺术植根于全国砖雕艺术蓬勃发展的土壤之上。清初,天津的历史文化与经济条件甚为优越。天津的地域文化给砖雕艺术提供了崇儒兴文的文化氛围;盐商的崛起与兴盛,给砖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盐商、家财显赫的商人、官宦称雄于世,他们修祠堂、建园第。由于盐

4、商们以巨资投入,加之营造工匠受新艺术流派的影响,工匠艺脉负薪、身怀绝技,故天津砖雕形成了特色,并以其独特的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铸成大观。  天津砖雕盛于清代,工艺成熟,技法融浮雕、透雕、线刻为一炉,在天津文史  二、自然真挚的儒学伦理内涵  隶属于建筑装饰的天津砖雕艺术题材丰富多样、独具匠心,有人物、花鸟、禽兽、虫鱼、回纹、八宝博古、书法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其中以人物为主的题材有历史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民族风情、民间传说和社会现实生活等,将人物场景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是天津砖雕较为独特的一面。以动物、花鸟、图案为内容的题材,一般呈连续图样形式

5、,或单独成为画面主题,赋予其以人格意义,表达人们自己的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民国后,砖雕意匠将皇家独有的龙凤形象带人民居之中,传递着吉祥寓意。.L.编辑。  天津砖雕不仅有着丰富的题材,而且蕴涵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它们用生动具体的形象语言表述着严谨、缜密的理I生思考,体现着先秦儒家的思想;以忠恕为本,强调“礼”的行为规范,肯定现实生活的合理性,又讲求中庸有度;运用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法,表达了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伦理道德观和审美价值观;把审美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融合在一起,极具东方美学的神韵,发人深思。  崇儒兴文是天津砖雕反映现实生活的常用题材。天津

6、居民大多数是经盐而富,成为盐商。但商人的地位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不高。盐商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方面强化民居建筑装饰,一方面崇尚儒家人世哲学,发愤读书,试图通过读书入仕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达济天下。例如:西门里大街99号影壁下额,抬头就会看到“举子读书”、“进京赶考”、“为官风雅”等主题画面。“举子读书”画面中,学子们聚精会神读书的情态被表现得栩栩如生;“进京赶考”的场景,通过强化画面动态构图,运用透雕的阴影与浮雕的人物主体形成明暗对比,突出表现人物特征;“为官风雅”的主题画面通过官宦下棋的场面,表现怡情养性、陶冶情操。整体画面气韵生动,画

7、面构图突出主题。笔者在宫北杨家旧宅(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第二道院和宫北大街门额上发现,“诗书继世”、“急公兴学”的砖雕,以书法艺术的形式镶入门额上方,令人过目不忘。工匠们把道德伦理与审美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把枯燥的说理、教育化为艺术的启迪。  平安健康、避免灾祸是人们最大的心愿,因而工匠们创造了各种各样吉祥的图案砖雕。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形成十年九涝的自然环境,从1840年到1911年这71年问,有明确水灾记录的就有68年。老百姓在风浪中搏斗求生的这种生活状况下,除凶避灾成为天津人的最大心愿。同时五方杂居的人口构成,虽然人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其所处阶层不

8、同,文化存在差异,但都同样希望保佑自己平安健康,因而工匠们创造了多样的吉祥图案。他们用汉语的语言文化,并运用谐音、假借等形声手法进行了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