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

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

ID:9540713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_第1页
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_第2页
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浅谈龙江剧的唱腔音乐和表演艺术龙江剧是我国戏曲剧种中的一朵奇葩。与中国的京剧、评剧、昆曲、越剧等传统戏曲剧种相比发展较晚。龙江剧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是黑龙江省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它诞生以来,就和其他地方戏曲如山东吕剧、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深受家乡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在龙江大地上广为传播。  龙江剧是在地方戏曲二人转的基础上,吸收东北民间艺术的精华,借鉴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的经验,经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逐步发展成熟。  一、唱腔音乐  龙江剧的

2、唱腔音乐是以东北二人转、拉场戏音乐为基础,适当吸收东北民歌、皮影戏、大鼓等民间音乐中的精华并借鉴其他兄弟戏曲剧种音乐长处,按戏曲音乐的创作规律,经过反复实验,不断探索,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由于龙江剧深深植根于黑龙江民间文艺的沃土中,同当地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乡土之情,知音之交;又同龙江人一样朴实、粗犷;词曲新鲜好听,通俗易懂,内容又贴近百姓的生活,所以深受龙江黑土地广大群众的欢迎。  龙江剧的唱腔音乐主要选用[四平调](包括[花四平]、[盘家乡])为贯穿主调。选用[武咳咳]、[文咳咳]、[喇叭牌子

3、]、[锔大缸]、[哭糜子]、[打枣调]、[梨花五更]、[红柳子]、[大佛调]、[大救驾]、[纱窗外]等曲牌为辅助曲调。这些曲牌被吸收到龙江剧里之后,通过旋律、节奏、节拍、调性、调式的变化以及采用摘句、集曲、气腔、换调等手法,创造出新声腔。唱腔音乐的结构形式则以唱腔主调为贯穿,联接、融合辅助曲调的板腔体的音乐特征,又兼有曲牌联套体的长处,它既可以从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的二人转曲牌中汲取精华,又可保持本剧种腔系的完整。  龙江剧音乐总结了行腔、落音、甩腔、锁腔的规律并确定了定腔、定调、定板式、定

4、过门的规范方法。定腔,就是确定主调的基本腔身和形成腔系。龙江剧确定[四平调]、[盘家乡]的唱腔主调。定调,就是把每个腔系中的主调调高固定下来,并根据它的落音关系固定弦口。定板式,就是一律以板式速度来命名板式。设计了原板、慢板、中板、快板、紧板、散板。定过门,就是确定唱腔过门音乐的伴奏形式。在继承、运用二人转、拉场戏曲牌中的堵挂、垫挂、学舌、拖腔、咬尾巴等过门音乐,创出新的过门音乐,形成完整的过门音乐形式。  龙江剧的曲牌音乐,是以二人转曲牌为主,东北唢呐曲为辅,通过继承、融合、创新、逐渐积累和形

5、成了具有本剧种特点和风格的曲牌音乐。  龙江剧的乐队组织,是以民乐为主,吸收西洋乐器的中西混合编队。主奏乐器为板胡、唢呐。并选用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组成。打击乐器中的乐件基本上与梆子系统剧种乐件相同。但音乐和锣鼓点不完全同京剧、评剧等大戏,是在东北大秧歌的锣鼓点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新的龙江剧锣鼓音乐。.L.  二、表演艺术  龙江剧的表演艺术,形成与发展的来源有三:一是东北二人转、拉场戏等说唱演员的表演;二是东北民间舞蹈和大秧歌;三是继承、借鉴京剧、评剧等剧种的表演程式。  龙江剧同其他戏曲剧种一

6、样也分行当,讲程式。但它的表演艺术在戏曲化的同时更为重视生活化。人物虽也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但强调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强调演人不演行。  龙江剧也讲唱、念、做、打四功,也有较严格的程式。唱讲究韵味,有腔、调、板、眼之分。念要念出龙江人的乡土味,也讲抑扬顿挫,节奏旋律。做有手绢功、扇子功、水袖功。  龙江剧的手绢功技巧来自二人转。手绢除了耍里片、外片、鸳鸯片等十几种手绢花外,尚可以出手,出手技巧要求很高,有平飘、背飘、过顶飘、竖顺飘、绕脖飘、回旋飘、竖转飘等二十多种,此外还有脚的飘、勾、

7、甩绢多种。  龙江剧的扇子功源自二人转,但比原来更为夸张。  龙江剧的水袖功,有异于京剧和评剧。其特点一是长,一般在三尺以上,这就增加了抖、提、掸、甩、耍的难度;二是花样多,有里片袖、外片袖、鸳鸯袖等;有各种缠袖,如:单浪、双浪袖等;还有展翅急勾、软肩展浪、单翻拍手、里竖翻分等各种旋花袖。  打的方面主要是借鉴京剧和评剧等戏曲剧种的刀枪把子的套子,但也有许多创新。《双锁山》里刘金定与高君保的对打,就糅合了许多二人转的动作,创造了新的表演程式。  龙江剧除了四功外,还强调手、眼、身、法、步。尤重手

8、功、腰功、扭功、步法。龙江剧的手功,包括手、腕、臂、肩的训练。腰功训练的名目有涮腰、顶腰、顺腰、晃腰等十来种。扭功是龙江剧独有的,有凤展双翅、风摆杨柳、鸳鸯戏水、燕平展翅、怀中抱松、十字双莲等十几种扭法。龙江剧的步法,主要学自东北大秧歌和二人转舞步。有前踢步、后踢步、十字步、三步半、腕子步、连环步、拧步、抽步、跺步、踮步、颤步、撤步、跳步等二十多种步法,  龙江剧的表演艺术遵循戏曲表演规律,大胆继承,勇于借鉴,敢于创新,创造了一些包括生、旦、净、末、丑各种行当的表演程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风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