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艺术的心”的三个特征

浅析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艺术的心”的三个特征

ID:9542852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浅析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艺术的心”的三个特征_第1页
浅析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艺术的心”的三个特征_第2页
浅析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艺术的心”的三个特征_第3页
浅析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艺术的心”的三个特征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艺术的心”的三个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艺术的心”的三个特征 内容摘要:艺术的心是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文章在阐明艺术的心的含义的基础之上,详细分析了它的三个基本特征绝缘、同情、慈悲,指出艺术的心是审美之心、道德之心、宗教之心三者的融合。  关键词:艺术的心特征融合    对艺术的心的培植是丰子恺艺术教育的目标。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中的许多重要观点,如曲高和众先器识而后文艺等,都可以追溯到艺术的心这一概念上去。所以,厘清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特征,对深入理解丰子恺艺术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丰子恺认为,艺术的心就是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它是人

2、从自然获得的一种灵感,它可以使人解脱烦恼,出入于清净界,扫荡我网.L.利欲,建此不同不二之乾坤①。具体来说,艺术的心具有绝缘同情慈悲这三大特征。    一、绝缘  艺术的心的首要特征是绝缘。那么何谓绝缘呢?丰子恺在其著作中多次对其做过解释。具体地说,绝缘,就是对一种事物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因果,而孤零地观看,看见事物孤独的、纯粹的事物的本体的相。②在丰子恺看来,绝缘是一种审美的态度,它能使人从现实关系的世界中超拔出来,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这个世界。丰子恺的好友朱光潜曾举过一个著名的古松的例子,可以看做是对绝缘的进一步分析。朱光潜将人们对一

3、棵古松的态度分为三种,即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和美感的态度。人们面对同一棵古松,盘算着怎样去买它、运它,是实用的态度;把它归到某类某科中去,思量它为何活得这样老,是科学的态度;欣赏它的盎然高举、不屈不挠的气概,是美感的态度。以实用的态度与科学的态度看待松树,不过把古松当做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关系的种种事物上面去。③而美感的态度则是抛开了所有与松树有关系的外在事物,单就松树本身来看,这就是绝缘。  从总体上看,丰子恺的绝缘理论是在审美无利害性这一美学命题引入中国后,所形成的理论思潮的激发之下而形成的。审美无利害性是指审美不涉及欲求或实用目

4、的,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参与其中。西方夏夫兹博最早提出无利害这一概念,后来康德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审美无利害性这一命题,使其成为美学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命题。康德之后的叔本华、克罗齐等人也对这一命题做过阐释。这一命题引入中国之后,中国的理论家们将其与自身的理论经验相融合,创造出了许多中国式的理论变种,如王国维的无用之用、宗白华的静照、范寿康美的观照等,形成一股宏阔的理论潮流,成为中国传统美学范式的现代转换的主要理论推动力。而丰子恺的绝缘也是审美无利害性在中国的理论变种之一。丰子恺将无关利害的审美绝缘态度纳入到艺术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中,明确指出对艺术的

5、心的培养就是对人的绝缘态度的培养,绝缘的审美眼光是艺术的心的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可以说,艺术的心就是一种绝缘之心审美之心。    二、同情  同情是艺术的心的第二个特征。绝缘与同情的产生是同步的,在绝缘的状态中,人与周围万事万物融为一体,与其共感共鸣、共悲共喜、共泣共笑,从而营造出一个有情化的世界。  丰子恺非常推崇德国美学家利普斯的移情说,他的同情理论即出自对利普斯审美的移情作用的理解和吸收。利普斯认为审美快感的产生,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感到并不是面对着对象或和对象对立,而是自己就在对象里面④。所以,审美活动是对于一种对象的欣赏,这对象就其

6、为欣赏的对象来说,却不是一个对象而是我自己⑤,这就是移情作用的基本表现。具体来说,移情就是一种情感的外射。在对对象的凝神观照中,人将自己的情感外射到了对象之中,这时在人们看来,对象不再是无生命的死的东西,而是与人一样具有感觉、情绪或意志的鲜活生命,它与人心意相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人的生命的一部分。移情主要是对文艺创作和审美欣赏中的美感经验的分析,属于审美心理学的范畴,它对西方美学走向实验和实证产生了重要影响。除利普斯外,提倡移情说的还有费肖尔父子、浮龙李等美学家。  这样一个属于审美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在经过丰子恺的阐发和改造之后,变成了一个

7、具有道德属性的概念同情。丰子恺认为:所谓感情移入,便是把世间一切现象看做与人同类平等的生物。便是把同情心范围扩大,推心置腹,及于一切被造物。这不但是恩及禽兽而已,正是万物一体的大思想最伟大的世界观。万物一体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大特色,也是世界上任何一国所不及的最高的精神文明。古圣人说:各正性命。又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可见中国人的胸襟特别广大,中国人的仁德特别丰厚。所以中国人特别爱好自然。⑥由此可以看出,丰子恺所理解的移情是一种德性高尚、胸怀天下的博爱之心,它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仁爱,原本的审美心理经验意义上的移情,在这里被置换成了仁民爱物胸襟仁

8、厚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同情。所以,一向强调艺术的情感本质的丰子恺也开始关注艺术的道德功能,明确提出艺术要以仁为本,艺术家必为仁者的论断。在丰子恺看来,儒家的仁的理念与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