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包二奶”现象及其社会预防

浅析“包二奶”现象及其社会预防

ID:9543514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3

浅析“包二奶”现象及其社会预防_第1页
浅析“包二奶”现象及其社会预防_第2页
浅析“包二奶”现象及其社会预防_第3页
浅析“包二奶”现象及其社会预防_第4页
浅析“包二奶”现象及其社会预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包二奶”现象及其社会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包二奶”现象及其社会预防内容提要:我国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度,然而,当今社会“包二奶”、“包二爷”现象屡见不鲜,从法律意义上讲,这叫重婚。重婚是一夫一妻制的挑衅者和婚姻关系的肇事者,是剥削阶级思想在婚姻关系中的反映,不仅违反法律,践踏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念,对社会、对家庭、对夫妻感情者有莫大的危害。本文从上述社会“包二奶”现象出发,引出重婚罪,“事实婚姻”、“非法同居”等概念对重婚定义,并引出重婚罪这一概念。最后从现实出发,提出要求,积极建立重婚罪社会防预体系,要做到四的方面:1、加强婚姻法律制度的宣传2、严格规范婚姻登记管理工作3、加快信息化建设4、强化公安机关主动介

2、入机制。关键词:包二奶重婚重婚罪事实婚姻社会防预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是构造社会的每一个细胞,而婚姻是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家庭又是婚姻成立的结果,也是婚姻的结构载体。由此婚姻的成立、存续、消灭都会对家庭产生其重要的影响;同时,更间接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团体。我国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度,然而,当今社会“包二奶”、“包二爷”想象屡见不鲜,从法律意义上讲,这已经构成了重婚。重婚是一夫一妻制的挑衅者和婚姻关系的肇事者,是剥削阶级思想在婚姻关系中的反映,不仅违反法律,践踏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念,对社会、对家庭、对夫妻感情者有莫大的危害。一、现行法律对重婚行为的界定作为婚姻家庭

3、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重婚一直沿用至今,但不论是婚姻法还是其他法律或司法解释中均未对其作出明确的界定。这或许是立法者为了给法官留下更多自由裁量的空间,但事实上却使其成为了众多争议的根源,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对重婚有较为具体描述的是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对重婚罪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从这里,我们可以概括出重婚行为的两个特征:1.其中一方或双方均已有配偶,即已有一个或两个婚姻关系存在;2.双方又结婚。我国是实行婚姻登记主义的国家,在登记主义的原则之下,婚姻关系成立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依法登记,只有经登记的婚姻关系才受法律保护。《

4、婚姻法》第八条对此作出了专门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据此,法律只承认和保护经登记的婚姻关系。无论是婚姻法还是刑法上的"结婚",都应当是登记结婚。因此,"配偶"也很自然应是经登记而成立的夫妻关系的双方。根据以上理解,我们可以在纯法律层面上给重婚下一个定义,即:一方或双方都已有配偶而又结婚的行为。其构成可分解为:(1)一方或双方都已结婚且该婚姻关系尚在存续期间;(2)双方又向民政部门登记。这是严格意义上的重婚。很明显,即使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重婚这一

5、概念(重复结婚),我们也可以知道,法律对这一类行为作出规定,是为了防止"重复结婚",即为了保护在先的合法婚姻关系,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然而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可以对在先合法婚姻造成损害的,除了重复登记结婚之外,还有诸如事实婚、"包二奶"等行为。这些关系虽不受法律保护甚至被法律所禁止,但仍然以其实际存在对在先得合法婚姻家庭关系造成破坏。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仅将重婚中的"又结婚"限于登记结婚,显然不足以保护在先合法婚姻关系。因此,司法实践和法学界将事实婚姻也纳入重婚范围而将其称为"事实重婚"。根据以上理解,我们可以对重婚下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一方或双方已有配偶而

6、又登记结婚或者未经登记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行为。根据这一定义,重婚可以用公式概括为:"重婚=登记婚+登记婚"和"重婚=登记婚+事实婚"。其行为应具备以下要件:(1)一方或双方都已登记结婚;(2)双方又登记结婚或不登记结婚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需要注意的是,重婚行为与重婚罪是两个相差甚远的概念。首先,重婚行为是一个普遍的法律意义上概念,而重婚罪是刑法中的罪名。根据罪刑法定原则,重婚行为只有经过法院根据刑法规定宣告为犯罪才构成重婚罪。其次,二者的主体不同。重婚行为的主体是重复结婚的双方,而重婚罪的主体是"有配偶而重婚"者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者,即有可能只是重婚行为主体的其

7、中一方。婚姻是男女双方的行为,只有一方的行为不能构成重婚;而在刑法中,构成重婚行为的善意的一方(即不知道对方有配偶的一方)是不应该被定罪处罚的。二、法律对事实婚姻的界定对于事实婚姻,我国婚姻法或其他法律也未有明确的定义,而仅在司法解释中有含糊的说明。我们可以从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11月21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概括出其含义,即: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如双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