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城市”之美: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支点

审“城市”之美: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支点

ID:9544896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审“城市”之美: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支点_第1页
审“城市”之美: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支点_第2页
审“城市”之美: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支点_第3页
审“城市”之美: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支点_第4页
审“城市”之美: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支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城市”之美: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支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审“城市”之美:中国美学研究的新支点摘 要:本文认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建构,应当由对乡村的审美经验把握转向对城市的审美经验的总结,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美学的现代性,因此,以城市人的审美经验为研究对象并建立城市美学,是美学研究的新任务与新方向。关键词:城市美学 城市人 现代品格20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是一个收获巨大的领域。其成就有三:一,从无到有,中国美学具有了现代形态;二,打开了中西美学的交流之源,使中国美学研究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三,产生了一批重要的成果,为此后中国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新资源。但无庸讳言,20世纪中国美学的研究又存在着诸多局限,在我看来,它没有完成自己

2、的现代性建构。注意,此处的完成,是指它具有了充分的现代精神,而参与这一研究的学者们,也是具有充分的现代意识的。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徘徊在古典与现代之间。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基本的是20世纪中国美学的研究,没有十分及时、十分自觉地将当代的现实问题作为自己的理论研究对象,没有站立在现实问题的立场上,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总结。即使当美学家们具有了一定的现代意识,他们的这种现代意识,由于是引进的、往往因为不是针对现实的而得不到有效与及时的更新,这种现代意识也就体现得不够充分,甚至会在时过境迁中失去它的现代性。比如,从王国维、朱光潜到宗白华引进了西方的无功利美学观,这

3、对建立中国化的现代美学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现代意识与现代建构又是不够充分的,在对传统的美学现象的阐释上,是起到了转型作用的,但对现实问题的回答又是无力的,不能充分地反映现代美学的精神与走向。我认为其间一个具有象征性的事件就是:他们的研究中没有含纳现代城市,他们的美学现代性,也就不包含现代城市的审美活动与审美经验。试问:生活在现代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研究美学,离开了对于城市美的思考与把握,能够建立真正现代意识上的现代美学吗?我认为是不能的。不少研究者发现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是以和谐为底子的,不能反映冲突与矛盾在美学中的地位,就说明他们的美学,仍然不是

4、现代美学的成熟形态。我认为这种美学研究的现状其实反映了一种文化上的对立,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所代表的仍然是传统的以乡村文明为底蕴的美学观,尽管他们可以在审美活动与社会功利关系上接受现代的美学观念,但并不等于他们能在一切方面接受现代的审美观念。特别是由于缺乏对城市文明的接纳与总结,他们美学研究的普遍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一些新的以城市审美经验为特征的审美现象没有进入他们的理论视野,更不能成为他们的美学思想的有机构成部分。这样一来,他们的美学研究用于解释传统社会中的审美现象,显得贴切,可用于解释现代城市中的审美现象时,就显得捉襟见肘。新的审美现象没有进入美学研究,新的审美经验当

5、然得不到有效的与充分的阐释,因此的新的美学理论也就必然不能建立起来。已经初具形态的中国现代美学,确因缺乏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对话能力,因此,不是属于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美学理论形态。这样看来,将现代城市纳入中国美学研究,建立“城市美学”的研究新领域,成为中国现代美学拥有更大的阐释空间的必然选择,也成为中国现代美学寻找新出路的必然选择。但从我的了解情况来看,这样的现代转型,还是极为模糊的。从有关资料知道,在日本,1984年,美学家今道有信提出“城市美学”这一概念。在中国,1987年出版了黄孝春、许红的《人·都市·美——城市美学漫谈》(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编译著作,从内容上看,可能译自

6、日文。2000年出版了段汉明的《城市美学与环境景观设计》(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该书对什么叫城市美学没有给出界定,其实重点是在环境景观设计的表述上。近20年来,城市美学研究的文章廖廖无几。我检索了中国期刊网,从1994年到2003年,以文史哲类的检索计算,以城市美学命名的仅2篇文章,包括所有学科在内的检索结果只有8篇文章,其中5篇出之一人之手。实际的研究状况是:从事美学研究的美学家几乎没有涉足城市美学领域;与其他任何美学命题的研究相比,数量之少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对城市美学内涵的理解十分简单,定位极不准确。迟至1993年,美学家彭立勋才撰写《城市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7、1),揭开了城市美学研究的理论序幕,但并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城市美学在中国,仍然是一个灰姑娘,那些美学的王子们还没有来到她的身边。可供利用的资源倒是1990年以来在中国兴起的大众审美文化研究,可惜的是,从事城市美学研究的人因为自身知识背景的限制没有注意到它,另一方面,从事大众审美文化研究的人,又没有将大众审美文化研究自觉地纳入到城市美学的范畴中加以重新审视,因而难现它的新价值。但城市美学不是建筑美学的对等物。建筑美学是依附于建筑学的一种形式美学,它是技术与美学结合的一门学科,因此,它不能完整地反映城市审美活动的全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