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

ID:9544927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_第4页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作者:刘勇,贾士铨,张一帆,郝卫东【摘要】  目的评价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再分化甲状腺癌、提高摄碘功能的作用。方法32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病例(24例分化型,8例失分化型)。全反式维甲酸剂量(1.0~1.5)mg/(kg·d),治疗时间6周。131I口服72小时后进行全身显像。使用美国pho/gammaHP型γ照相机,通过ROI半定量方法测定转移灶每像素的放射性计数,比较ATRA诱导前后转移灶摄取放射性变化;采用超声、X线或CT判定转移灶大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G。

2、结果131I治疗后不同部位转移灶平均可测摄碘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32例经ATRA诱导后,14例(43.8%)病灶131I摄取增高,7例(20.8%)无明显变化;6例(25%)131I摄取降低。8/27例诱导后转移灶缩小,12例无变化,7例增大。病灶摄131I的变化与病理类型无关。诱导后血清TG测定降低12例(40%),增高11例(36.7%),无变化7例(23.3%)。血清TG水平与摄碘能力改变无关。具有两项指标(病灶摄碘增高、病灶缩小和血清TG降低)及以上改变12例,占37.5%。结论初步表明ATRA治疗能够在诱导分化型

3、甲状腺癌细胞再分化以及失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的转化中产生作用,可使部分甲状腺肿瘤细胞恢复或增高摄碘功能。ATRA是诱导治疗失分化甲状腺癌的一项有效方法,而且副作用小。【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药物疗法维甲酸放射性核素治疗  ClinicalStudyofAlltransretinoicAcidinRedifferentiationTherapyforThyroidCancerKeyent;Radionuclidetreatment 由于肿瘤细胞的失分化,1/3以上复发或转移性甲状腺癌病灶失去甲状腺细胞固有功能和特性,使临床原有的有

4、效治疗手段丧失[1,2],同时,失分化细胞的侵袭性增加,转移速度快,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失分化的甲状腺癌细胞诱导,使其分化程度增加,提高摄131I能力,是提高治疗失分化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量体外试验表明,维甲酸(RA)能够诱导部分甲状腺癌细胞发生再分化,恢复肿瘤细胞的摄碘功能,进而行131I治疗[36]。全反式维甲酸(ATRA)首先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诱导分化治疗中取得成功,但目前临床尚未见有ATRA治疗甲状腺癌的相关报道。1资料和方法1.1资料32例甲状腺癌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男14

5、例,女18例,中位年龄45.3岁(12~65岁)。其中乳头状甲状腺癌17例,滤泡状甲状腺癌12例,混合性甲状腺癌3例。伴有肺转移17例,骨转移6例。全部病例甲状腺癌原发病灶及正常残留甲状腺组织均经手术或用131I去除。2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ATRA治疗前均经过131I治疗,治疗累计剂量7.4~51.8GBq不等。经过131I治疗后摄碘能力明显减低,或部分转移灶无摄碘能力,无法继续治疗(低摄碘组)。8例失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经其他临床检查(B超、X线、CT、骨显像或FDGPET),显示有颈部或远处转移灶,但无摄131I能力

6、,未行131I治疗(无摄碘组)。1.2方法1.2.1维甲酸治疗方法全反式维甲酸胶囊(上海东海制药厂生产),规格:10mg/粒。每天口服剂量(1.0~1.5)mg/kg。平均剂量为(1.08±0.19)mg/kg。持续治疗时间6周或8周。l例ATRA连续治疗3次,每次8周。1.2.2131I治疗方法(1)严格禁碘,忌食含碘食物及药物45d;(2)停服甲状腺素片4~6周后,改服T32~4周,131I治疗前10d停服T3;(3)口服131I3.7~7.4GBq,同一病人每次治疗的剂量相同,且治疗间隔时间相同,通常间隔3~6个月。1

7、.2.3仪器及显像方法Picker放射性活度仪。美国产pho/gammaHP型γ照相机和清华大学研制的GCCS89γ照相机采集、处理及分析系统。口服131I治疗72h后进行全身显像。采集条件:高能准直器,能峰360Kev,窗宽25%。采用128×128矩阵,每幅采集100秒。每隔24h显像一次,部分病人γ照相延迟至16d。1.2.4图像处理通过半定量方法,勾画转移灶内ROI,扣除相同ROI本底计数(前臂),求出转移灶每像素的放射性计数(counts/pixel),比较ATRA诱导前后转移灶的放射性变化。1.2.5转移灶大小

8、及血清TG测定(1)转移灶大小采用超声、X线或CT判定;(2)血清TG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结果2.1ATRA治疗前甲状腺癌转移灶摄碘状态24例甲状腺癌病人ATRA治疗前进行了131I摄碘测定,显像发现不同部位转移灶平均可测摄碘计数19.22±15.65(counts/pixel),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