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浮游动物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及其进展

胶质浮游动物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及其进展

ID:9556711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胶质浮游动物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及其进展_第1页
胶质浮游动物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及其进展_第2页
胶质浮游动物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及其进展_第3页
胶质浮游动物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及其进展_第4页
胶质浮游动物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及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胶质浮游动物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及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胶质浮游动物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及其进展胶质浮游动物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及其进展胶质类浮游动物具有摄食率高、种群数量大、粪便颗粒下降迅速等特性,使得它们在碳的生物循环中起着比其他浮游动物更大的作用。胶质类浮游动物以粪便和粘液的形式在有机物的垂直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物质下沉到深海为底栖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水母是一类透明易碎的胶质浮游动物,作为胶本文由.L.收集整理质类浮游动物的一大类群,水母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在浮游动物群落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海上生物食物链中具有突出贡献。水母生

2、长速度快、天敌少,蔓延十分迅速。它们会大量猎杀和摄食浮游动物以及鱼类的卵和幼体,一旦暴发,会使得水域中浮游生物的数量短时间内大量减少。由于水母和许多鱼类及其仔鱼存在摄食竞争,因此当水母大量增加时,食物链中原本该流向鱼类的那部分能量被水母消耗,导致鱼类仔鱼和稚鱼无法正常生长发育,使得渔业资源得不到及时补充,影响海洋渔业生产。除此之外,水母暴发还会影响到沿海的一些核电站、海水淡化厂、化工厂,甚至海上航行船舶的正常运行,因为这些设施都需要大量的海水进行冷却,而水母的暴发会使冷却系统堵塞。水母的暴发不仅会导

3、致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更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胶质浮游动物一般具有世代交替的繁殖特性,生活史非常复杂。比如胶质水母在水中排出精子和卵子,进行有性生殖,随后就死亡了。水母幼体沉到海底,变态成为水螅体。生活在海底的水螅体只有几个毫米大小。水螅体能够进行无性繁殖,由水螅体产生水螅体,它们也能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碟状幼体,碟状幼体再发育成小水母。然而许多环境因素影响着水螅体的生殖,水螅体能否产生碟状体受制于很多环境条件,碟状体能否发育成小水母能产生多少小水母同样受制于很多环境条件。 

4、 近几十年来,全球多海域水母频发现象,引起了各沿岸国家高度重视,越来越多技术被用于水母暴发研究。本文总结了目前常见的几种胶质水母暴发研究的新技术,对比了这几种技术的长处与不足,并且结合不同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一套针对预警水母暴发的方法,希望能够找为研究水母暴发提供新的思路。  1胶质水母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及其进展  1.1网具监测  在调查海域利用分拖网、帆张网、定置网等网具分站点进行拖网调查。这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多集中于研究胶质水母的种类组成、生长情况、数量分布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我国近海的水母生态研究多采

5、用此方法,如程家骅等在2004年4月8日~24日(春季)和6月16日~26日(夏季)在东海区进行大型水母动态的大面监测中发现了东海区中多管水母(Aequoreasp.),霞水母(Cyaneasp.),沙水母(Sanderiasp.)沙海蜇(Nemopilemanomurai)这4种主要种类为高盐种类并且得知了这四种大型水母的适温范围。李建生等于2009年9月上旬在28°30~34°30'N、禁渔区线以东的150m以浅的东黄海海域利用底拖网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和大型水母调查,研究了东、黄海

6、沙海蜇暴发对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发现沙海蜇暴发海域的游泳动物种类数明显少于非暴发海域,阐明了各生态类对于沙海蜇暴发的敏感性表现的差异。这种拖网研究方法虽然对大尺度分布的水母比较有效,但是这种监测会影响水母的移动过程和行为表现,而且通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主要集中在暴发旺季。  1.2水下摄像  胶质类水母易坡坏,采用多台摄像机水下布阵的摄像系统,可以不间断地观水下物体运动和动作的全过程,获得高清晰的电视图像。水下照明灯具能够提供足够的目标照度,胶质水母在水体中缓慢的移动,就可以利用水下摄

7、像进行监测。水下摄像的监测方法优点在于分辨率高、能够反映水母的运动行为。而且胶质水母的时空分布、移动过程和行为表现都可以通过水下摄像进行记录。Strickler和H等(2003)开发了水母摄像系统,分辨率达到2m(垂直方向)1m(水平方向),实现了水母的原位监测。于连生等(2006)利用全自动数字显微成像仪实现现场浮游生物图像的自动拍摄。对此,水下摄像的监测技术在不断地完善,水下水母等浮游生物在水下摄像的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和控制,对于研究水母生活史以及水母幼体生长情况具有很大帮助。其缺点是视野有限,

8、监测范围、尺度偏小,只能记录小型水母的时空分布、移动过程和行为表现,无法对水母种群以及大型成体水母进行监测。而且,水下摄像对被监测海域的水体透明度要求高,不适用于近岸及入海口等水体浑浊海域。所以此监测技术的监测范围、监测尺度、适用条件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3声纳成像  声波在水中可传播几十公里,甚至更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水下探测的信号。在高频段,在几百米的距离上可实现声纳成像。Han等建立的水母监测高分辨率成像声纳,该系统包括传感器、机顶控制盒、数据线、控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