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

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

ID:9560718

大小:6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2

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_第1页
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_第2页
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_第3页
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_第4页
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辨正【内容提要】本文纠正了前人和今人对李益生平及诗歌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论述,认为:李益非“陇西姑臧人”,非“大历十才子”成员。所谓李益“征人歌”、“早行篇”实乃“征人歌且行”篇之误,“五原饮马泉”非“九原饮马泉”。此外,还考辨了《夜上受降城闻笛》等七首误收、重出诗。【关键词】李益陇西姑臧大历十才子征人歌五原一关于李益的籍贯问题李益是中唐著名诗人,尤长绝句。明人胡应麟谓:“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

2、爽,非中唐所得有也。”①这么一个著名诗人,他的籍贯似乎早有定论。最早为唐人柳宗元在《先君石表阴先友记》中所述:“李益,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宋人继之,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李益,君虞也,姑臧人。”马端临《三“征人歌”、“早行篇”乃“征人歌且行”篇之误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李益集》、《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全唐诗·李益集》之上卷皆录李益《送辽阳使还军》一诗:征人歌且行,北上辽阳城。二月戎马息,悠悠边草生。青山出塞断,代地入云平。昔者匈奴战,多闻杀汉兵。平生报国愤,日夜角弓

3、鸣。勉君万里去,勿使虏尘惊。诗以“征人歌且行”开篇,形象描绘了东北边境早春难得的和平安宁动人景象,极富诗情画意,广为流传。但五代以来,论者误解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数端:(一)有断此诗为“征人”、“早行”两篇者。如《旧唐书·李益传》:“李益,肃宗朝宰相揆之族子。登进士第,长为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天下以为歌词。……以是久之不调,而流辈皆居显位,益不得意,北游河朔

4、,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而有‘不上望京楼’之句。”《新唐书·李益传》:“李益,故宰相揆之族子。于诗尤所长,贞元末,名与宗人李贺相埒。每一篇成,乐工争以赂求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至‘征人’、‘早行’等篇,天下皆施之图绘。”《图书见闻录》卷五《故事拾遗·雪诗图》:“李益者,肃宗朝宰相揆之族子,登进士第。有才思,长于歌诗,有‘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尽图写为屏障,如‘回乐烽前沙似雪’之句是也。”《唐诗纪事》卷三十:“其《受降城闻笛》诗,教坊乐人取为声乐度曲。又有写‘征人歌’、‘早行诗’为图画者

5、,‘回乐烽前沙似雪’之诗是也。”(二)有谓此诗已佚者。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上《别集类》解题:“右唐李益,君虞也,姑臧人。大历四年进士,调郑县尉,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宪宗雅闻其名,招为集贤殿学士。负才籍士,众不能堪暴。其《献刘济》诗‘不上望京楼’之句,以涉怨望,诏降秩,俄复旧。益少富辞藻,长于歌诗,与宗人贺齐名。每作一篇,乐工以赂求取,被声歌供奉天子。‘征人早行篇’,天下皆施之图绘。今集有从军诗五十篇,而无此诗,惜其放佚多矣?”(三)亦有生吞活剥他人论述者。如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集部三》:“昭

6、德《读书志》谓集中所无《献刘济》‘不上望京楼’之诗,惜其放逸者多。检此本有之,可见此集在陈、晁时已分两本矣。”诸家之误,最严重者在将此诗断为“征人”、“早行”两篇,其论皆出《旧唐书·李益传》,而《旧唐书·李益传》的描述则源于唐人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又有云:‘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天下亦唱为歌曲。”由于《旧唐书》在抄录《唐国史补》时,肆意删改,致使面目全非。比较《旧唐书·李益传》与《唐国史补》的叙述,

7、可见李肇不举题目,按先唐惯例以首句名诗,故曰“‘征人歌且行’一篇”。所云“天下亦唱为歌曲”者,则为李益的另一首诗《夜上受降城闻笛》,亦见于《唐五十家诗集·李益集》、《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全唐诗·李益集》诸集。《旧唐书·李益传》沿《唐国史补》旧例,但删繁就简,略去《夜上受降城闻笛》后两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将“天下亦唱为歌曲”改为“天下以为歌词”。又将“回乐烽前沙似雪”句前“又有云”三字删去,而在“受降城外月如霜”句末添加“之句”二字。最有戏剧性的是,将《唐国史补》“有‘

8、征人歌且行’一篇”改为“其‘征人歌早行篇’”。“有”写为“其”,“一篇”略为“篇”,“且”形讹为“早”,“‘征人歌且行’一篇”遂为“征人歌早行篇”。在中国古典诗学传统中,“歌”、“篇”,皆为诗题标识要素,往往居于篇目之末,加之“征人歌早行篇”为六字,故依“歌”、“篇”二字位置,只能断为“征人歌”、“早行篇”三三结构,一诗由此变为两篇。由上述分析可知,“且”、“早”之讹的始作俑者为刘昫所修《旧唐书·李益传》,但我们认为与李益时隔最近的唐人李肇所作《唐国史补》的记载应最为可信。迄今所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