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纳米粒基因载体的制备和体外转染实验研究

壳聚糖纳米粒基因载体的制备和体外转染实验研究

ID:9561156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2

壳聚糖纳米粒基因载体的制备和体外转染实验研究_第1页
壳聚糖纳米粒基因载体的制备和体外转染实验研究_第2页
壳聚糖纳米粒基因载体的制备和体外转染实验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壳聚糖纳米粒基因载体的制备和体外转染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壳聚糖纳米粒基因载体的制备和体外转染实验研究作者:王红梅,肖玉洁,韩正祥,高向阳3,裴冬生,杜秀平【摘要】目的制备基因载体壳聚糖纳米粒,研究其结构特征及其体外对细胞的转染活性。方法以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pDNA纳米粒;电镜测定其形态、粒径;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观察壳聚糖和pDNA的结合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负载力、负载率;体外转染入人胚肾细胞293T,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CCK8法评价细胞毒性。结果壳聚糖-pGFP纳米粒多呈球形,直径为(132±48)nm;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示pGFP被完全包裹在纳米粒内;其负载力(LC)为(48.2±2.0)%,负载率(LE)为100

2、%;体外转染实验证明壳聚糖-pGFP纳米粒能介导pGFP转染293T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壳聚糖-pDNA抑制率(26.08±4.28)%。结论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的壳聚糖-pDNA纳米粒可有效转染至细胞内,但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关键词】壳聚糖;纳米粒;基因载体;转染  Abstract:ObjectiveTopreparechitosannanoparticlesasgenevectorssoastoinvestigatethEir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andcell-genetransfectionefficiencyinvitro.M

3、ethodsThechitosan-pDNAnanoparticlesethodandthEIrmorphologyasetericroscope.ThebindingofpDNAinedeter.Thetransfectionexperimentsedanembryonickidney293Tcelllineinvitro.Thetransfectionefficiencyeasuredunderfluorescentmicroscope.Thecytotoxicityainlyspherical,eterof(132±48)nm.Theagarosegelelectro

4、phoresisanalysisconfirmedtheDNAicroscope.Theinhibitionpercentageofnanoparticlesa-Aldrich公司,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购自Invitrogen公司,293T人胚胎肾细胞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库,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GPU6/GFP/Neo-shNC购自上海吉玛公司,CellCountingKit-8(CCK-8)购自日本同仁化学研究所。  1.2方法  1.2.1细胞培养293T人胚胎肾细胞培养于含10%新生牛血清、1×108U/L青霉素、100mg/L链霉素的RPMI1

5、640+HEPES培养液中,置于37℃、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每3~5天按1∶3~1∶5的比例进行传代。  1.2.2壳聚糖-质粒(pDNA)微粒体的制备(复凝聚法)取壳聚糖500mg,溶解于1%乙酸溶液,浓度0.5%(pH4.5),超声震荡至澄清,121℃,高压灭菌20min备用。pDNA溶解于灭菌20%Na2SO4溶液中,浓度为25mg/L。取0.5%的壳聚糖与等体积的pDNA溶液混合,在漩涡混合器上充分混匀后,12000r/min、4℃离心20min,沉淀物以PBS重悬,此为壳聚糖-pDNA微粒混悬液。  1.2.3壳聚糖-pDNA纳米粒的形态和粒径测定取少量壳聚糖

6、-pDNA纳米粒混悬液,滴至铺有碳膜的铜网上,静置2min,用滤纸吸干混悬液,再滴加1%(arker  2.3壳聚糖包封pDNA测定应用UV法测定上清液中未结合pDNA浓度,在260nm处为负值,pDNA浓度为负值,经计算壳聚糖LC为(48.2±2.0)%,LE为100%,表明壳聚糖完全包封pDNA。  2.4体外转染实验转染24h观察,脂质体质粒转染组有散在的绿色荧光点,壳聚糖质粒组无荧光点。48h时观察,脂质体组荧光明显增多,亮度增加,壳聚糖质粒组散在绿色荧光,亮度弱,部分细胞脱壁死亡(图3~6)。72h观察荧光均减少,壳聚糖质粒组死亡细胞增多,脂质体质粒组细胞状态基本

7、正常。  荧光显微镜观察48h时转染率最高。壳聚糖-pDNA纳米粒组转染率〔(4.25±2.26)%〕,脂质体转染率〔(33.65±7.16)%〕(P<0.05)。  2.5CCK8实验壳聚糖-pDNA抑制率(26.08±4.28)%、脂质体-pDNA抑制率(8.66±4.25)%、壳聚糖组抑制率(16.9±3.59)%,壳聚糖-pDNA组抑制率与脂质体-pDNA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壳聚糖也有抑制细胞生长作用。  3讨论  壳聚糖是一种弱碱性的天然高分子多聚糖,在酸性条件下溶解,荷正电,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