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启示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启示

ID:9563456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启示_第1页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启示_第2页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启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启示浅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启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做中学、儿童中心都是杜威教育思想的精粹,让我们走进其中,从杜威的思想中寻找一些当前教育改革的答案。  1杜威的生活时代  要探究杜威的思想,我认为首先要了解杜威生活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美国,个人矛盾与社会矛盾发展到极点,尤其是少数大资本家与广大工人之间的冲突也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个时期的美国社会到了如果不对个人行为进行控制就无法维持社会整体的地步。正是如此,此时的美国的精神文化的脚步是落后于物质文明的进步的,物质财富的增长

2、不但没有促进精神文化的增长,甚至还导致了精神文明的衰落,物质文明没有成为改善社会的杠杆,这使得整个社会处于失调的状态。  杜威的理论就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基于丰富的文化成果以及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关切,通过《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一著作最集中、系统表述他的教育理论。当时的社会,学校教育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地获得知识,学校教育并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本性,成人往往容易把他们自己的习惯和愿望作为标准,而把儿童冲动的一切偏差,视为必须革除的弊端。[1]在当时,学生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教育要么就是只考虑成年人的喜好,忽视受教育者的目的;要么

3、就是提出千篇一律的目的,忽视个人的特殊能力和需要。这些在杜威看来,都是忽视了儿童的个性,牺牲了儿童差异性的、千篇一律的、机械的、无生命力的教育。他认为一个良好的教育目的,必须是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和获得的习惯)。[2]就是这个原因杜威才提出他著名的教育无目的论以此抨击当时的教育现状。  杜威所处的时代与当今中国社会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当然我国的社会矛盾并没有那么尖锐,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提高,市场经济使得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唯利是图的人类似的问题,人们的精神文化急需提高,在教育中,

4、教师中心依旧是时代的主题。如何让正式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如何改变本文由.L.收集整理当前我国教育被动的局面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教育中的民主  对一个社会来说,划分成许多阶级将是致命的。一个社会必须给全体成员以平等和宽厚的条件求得知识的机会,一个划分成阶级的社会,只须特别注意统治者的教育。[3]在这里,杜威批判了柏拉图的道德王,在他看来把人分为三个阶级,每个阶级只能做相对应的事的理想国是不民主的。千百年来,教育作为一种特权存在于人类社会,在西方只有奴隶贵族、统治阶级才有获得教育的权利;同样的,在中国,官学占统治地位,私学也是

5、直到宋朝才有了比较好的发展,在阶级社会中,一些都是不公平的。但是,在当今世界,阶级是不可能消除的,执政党代表了阶级性质,被统治阶级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似乎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问题,但是中国的国体似乎有为此找到了一个出路。中国现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也有阶级的存在,但是由于是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努力,所以社会环境还是民主的。按说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教育还是为平等的目标而努力。  我们都知道择校问题已经是当前中国非常严重的,为了抢夺优质教育资源,人们纷纷向名校看齐;此外

6、还有司空见惯的城乡差距、中西部差别等等社会现象,都凸显了我国当前教育连公平也谈不上。在大多数眼中,教育扮演了缩小社会差距的角色,但在当今中国,教育的这个功能似乎没有并没有发挥作用。人们似乎开始抨击反而加大了社会各个阶层人们的差距农村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远远低于城镇家庭的学生,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的比例是相对小一些的。这些无无疑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加大。所以如何在教育中获得民主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但是杜威认为人类社会不应该有不同阶级这种看法我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  3以儿童为中心  在前面提到,杜威以儿童为中心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7、的,对于当今中国来说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人们的自然冲动的社体活动时,上学便是一件乐事,儿童管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也比较容易了。这句话显示了主动在教育中的地位,杜威认为,在学校、课堂上,教师都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然发展,认为符合儿童天性的东西才能够办好教育,所以在他的教育理想中,儿童似乎有一种被放养式教育的特点。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的不同,让儿童自由发展。  当然考虑到实际情况,杜威的完全以儿童为中心也是不合理的,所以如何在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8、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认为教师的备课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同样的教材,如何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在于教师如何引导?首先教师要非常了解全班各个孩子的特点,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可以在不同环节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进行提问,尽可能照顾每种特点的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