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

ID:9565255

大小: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2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_第1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_第2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_第3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_第4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摘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回归儿童生活。这一课程理念要通过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得以实现。本文从出发点、过程和归宿三个方面对教学如何回归儿童生活进行了思考,探讨了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三个层面的教学策略: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教学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为依归。关键词:品德课程;回归儿童生活;教学策略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

2、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要对儿童的生活进行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

3、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促进儿童发展,这突出体现了课程立足于儿童生活、通过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基本思想,体现了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理念。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回归儿童生活的课程是通过教学回归儿童生活得以实现的。对此,我们结合教学实际,从出发点、过程和归宿三个方面对教学如何回归儿童生活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探索,同时,这三个方面也可视为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三个层面的教学策略:教学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教学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为依归。一、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儿童是自己生活的主体,

4、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教学要实现回归儿童生活,首先要求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都应该关注和围绕儿童的现实生活,适合儿童生活实际,满足儿童的需要,这应该是教学回归儿童生活的起点。(一)教学主题的生成源自儿童实际生活强调课程回归儿童生活,首先要重视了解和研究儿童的实际生活。儿童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一些具有教育价值的问题、现象,以及通过这些问题和现象所亟需揭示和传达的生活知识、生活准则或生活原则等应该成为重要的教学主题。下面是在教学实践中,一位教师描述的“节约用水”教学主题

5、生成的具体案例。在本班教室的外面,有一个小水池,每次下课后,就会有许多学生去那里洗手或洗物品。经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存在许多浪费用水的现象,有的学生洗手要用很长时间,一边涂洗手液,而水却一直在哗哗地流着;有的学生经常忘了关水龙头或者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下滴……从学生这些习以为常的举动中,我感觉到学生没有很好的节水意识。后来我又请家长配合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在家中同样也存在浪费用水的情况。事实上我们人类所拥有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我国的淡水资源更是严重匮乏,而且随着人类的生产和各种开发活动的增加、人口的增长,以及环

6、境污染等问题的加剧,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愈益紧缺。因此,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珍惜环境资源的教育要求,于是结合相关教材内容,我将“节约用水”这一主题带进了课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和我国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树立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观念,并针对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用水的现象,制定力所能及的生活节水措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案例中的这位教师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现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浪费

7、用水现象,由此生成“节约用水”这一教学主题,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相关教材内容开展教学。这样,教学不是简单地从课程标准、教材到课堂,而是建立在对儿童实际生活的了解基础上,是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现象生成主题,通过教学引导儿童向课程目标的方向发展。如此形成的教学主题是充满儿童真实生活源头活水的客观丰满的教学主题,对儿童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课程、教材是基于儿童生活的,课程、教材对具体教学主题的生成也是开放的、动态的、因地制宜的,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现象和问题生成教学主题,力求达到课程

8、、教材的教育要求与儿童的生活需求的一致。(二)教学目标的定位力求切合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三年级《竞争与合作》这一课教材旨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