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与不矛盾因果联系的复杂性探析

矛盾与不矛盾因果联系的复杂性探析

ID:9565545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2

矛盾与不矛盾因果联系的复杂性探析_第1页
矛盾与不矛盾因果联系的复杂性探析_第2页
矛盾与不矛盾因果联系的复杂性探析_第3页
矛盾与不矛盾因果联系的复杂性探析_第4页
矛盾与不矛盾因果联系的复杂性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矛盾与不矛盾因果联系的复杂性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矛盾与不矛盾因果联系的复杂性探析一、事物之间存在着不矛盾关系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矛盾关系呢,还是也有不矛盾关系,我国学术界存在不同见解。有的学者认为矛盾与不矛盾是事物间的两种基本关系,二者同时存在。互相冲突、互相阻抑、势不两立、不适应、相克之类的关系属矛盾,和谐统一、平衡协调、相容相吸、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相互适应、相生之类的关系则属不矛盾[1](P22)。我国学术大师周谷城即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当然不错,但这并不等于说不矛盾不存在,恰恰相反,更可以说不矛盾也普遍存在;不矛盾与矛盾在空间是并列的,但矛盾是绝对的,不矛盾是相对的。“不矛盾”与“矛盾”很好地构成了宇宙,“所以宇宙不会是

2、一块铁板,是由不矛盾和矛盾构成的。”[2](P129)有的则把事物间的所有关系都看成矛盾,不承认不矛盾关系的存在。如通行哲学教材常说:“矛盾是复杂多样的,不仅排斥、冲突是矛盾,而且和谐统一也是矛盾”,显然是把所有关系都归结为矛盾而抹杀了不矛盾关系的存在。笔者赞成前一种观点而不赞成后一种观点,认为后一种观点不合乎事实,包含逻辑矛盾,也不符合经典作家的原意。矛盾与不矛盾相比较而存在,矛盾这一概念的价值就在于将其与不矛盾关系区分开来,使人在处理时避免笼统性、盲目性,能够据其特性区别对待。如不承认不矛盾关系的存在,矛盾这一概念便会失去价值。黑格尔是辩证法大师,他的话该最具权威性,他就认为:任何

3、事物的任何状态都含有矛盾,这种矛盾必须通过进化中的调和统一来解决[3]。是把“调和统一”当作矛盾的解决,而没有当成矛盾。可见,矛盾是与“调和统一”相对的概念,而是不矛盾本身。如夫妻之间有矛盾,便意味着夫妻在思想、感情等方面出现了不和,如夫妻关系和谐,便是不矛盾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有矛盾,是说他们之间有利害冲突或意见相左,如他们之间利害一致、见解相同,便是不矛盾了;生产和消费之间有矛盾,是说生产满足、适应不了消费,若可,便是不矛盾了。观念、决策、规律、机制、体制之间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三种:合辙、错位和顶牛,错位和顶牛为矛盾,合辙则为不矛盾。这种观点在经典著作和一般学术文章中都可找到大量

4、佐证。马、恩常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既适应又矛盾,生产和消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既统一又矛盾,将适应、统一与矛盾并列,便说明适应、统一是不矛盾,不适应、不统一才是矛盾。毛泽东说: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又相适应又相矛盾”,说明适应是不矛盾,不适应才是矛盾。杨春贵、王伟光说:“既得利益和将来利益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4](P95),表明统一是不矛盾,不统一才是矛盾。学术界都认为矛盾是需要解决的,若认为和谐统一、平衡协调、相容相吸、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相互适应、相生之类的关系也属矛盾,便与这一学术共识相矛盾,因这样的关系根本无需解决,互相冲突、互相阻抑、势不两立、不适应、相克

5、之类的关系才需要解决。若否认不矛盾的存在,会导致三种严重后果:第一,与对立统一律相违背。通行哲学教材把对立统一律当作辩证法的核心,认为事物皆有其对立面,与其对立面相互依存,若偏偏矛盾没有与其相对的不矛盾,岂不是自打耳光?第二,与通行哲学教材本身的观点相违背。通行哲学教材把矛盾的解决方式归结为一方克服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及事物在其发展中产生出适合于矛盾双方在其中运动的形式四种,后两种方式皆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关系由互相排斥、冲突的关系转变为和谐统一的关系,若和谐统一也是矛盾,那矛盾便没有解决,只是转换了形式。第三,与现实生活相违背。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普通群众、学者、还是

6、领袖,皆直接确认不矛盾关系的存在。如人们常说,好好学习与取得好成绩不矛盾,讲究卫生与保持身体健康不矛盾,发展生产与提高收入不矛盾,反腐败与发展经济不矛盾;邓小平认为,搞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不矛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不矛盾,争取外援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矛盾,解放思想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矛盾。这些观点都直接确认了不矛盾的存在。斯大林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矛盾[4](P63),观点虽然错误,但却承认了不矛盾的存在。经典作家和众多学者虽没有将此思想明确表达出来,但其实都暗含着这种思想。马克思在1859年1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社会的物质生产

7、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5]既然矛盾是在一定阶段发生的,那在其发生之前,则必是不矛盾了。毛泽东在《矛盾论》289页言:“并且,被根本矛盾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显然也把矛盾的解决当作矛盾的消除,即事物之间的关系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