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再次外科治疗的探讨

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再次外科治疗的探讨

ID:9565743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再次外科治疗的探讨_第1页
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再次外科治疗的探讨_第2页
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再次外科治疗的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再次外科治疗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再次外科治疗的探讨【关键词】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pression,PLDD)作为一项微创新技术近年来已逐渐在各地医院应用于临床。本院于2005年12月~2007年3月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4例,整体疗效满意,但其中有11例行PLDD术后再次外科手术治疗,现对其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PLDD术后再次外科治疗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8~61岁,平均38.6岁。均为原间隙PLDD术后再次出现腰痛伴下肢放射性

2、疼痛,其中L4、5椎间盘4例,L5S1椎间盘7例。PLDD术后病程:≤3个月1例,≤6个月3例,≤1年5例,>1年2例。1.2手术方法本组11例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腰部后正中切口,椎板间开窗,术中见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向后突出,对神经根形成压迫,其中3例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后纵韧带之间形成了广泛纤维黏连,探察后将髓核摘除,必要时侧隐窝减压,使硬脊膜及神经根彻底减压。术后常规抗感染、止血、神经脱水治疗,引流24~48h,1d以后开始卧床直腿抬高锻炼以减少神经根黏连,卧床至少3d,3d以后可佩戴腰围下床活动。2结果本组11例患者经再次外科治疗后,临床症状消

3、除,手术1个月后均恢复正常生活,按Nakai分级疗效优9例、良2例。3讨论3.1PLDD术后再次外科手术的原因3.1.1本组11例患者中有3例年龄在50岁以上,再次回顾分析其PLDD术前CT或MRI,3例患者均提示髓核有不同程度脱水征。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对椎间盘髓核进行汽化、凝固,以减少髓核组织的体积,从而有效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1〕,使突出的组织得以部分或全部还纳,解除突出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髓核组织含水量逐渐减少,激光对脱水的髓核组织效应降低,临床疗效随之下降。3.1.21例病程≤3个月,患者术后

4、1周即出现腰部酸胀、疼痛,经牵引、理疗等保守治疗后症状不缓解,逐渐加重,同时出现下肢放射性神经症状,于术后1个月行外科治疗,术中见椎间盘髓核组织明显水肿,咬出的椎体终板可见灼烧痕迹。向湘松等报道PLDD术后短期内症状反复的主要原因为反应性椎间盘炎〔2〕,半导体激光作用于髓核组织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导致了髓核周围组织(比如椎体终板)不同程度的灼伤。椎体终板损伤后,椎间盘髓核组织的糖蛋白和β蛋白等隐蔽抗原释放入血,引发自身免疫性椎间盘炎,髓核组织肿胀逐渐加重,当无菌性炎症的作用大于半导体激光产生的治疗作用时,便出现腰、腿痛等神经根压迫症状。3.1.3

5、本组患者中有3例再次外科治疗时,术中见椎间盘未穿破纤维环,但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后纵韧带之间形成了纤维黏连。回顾分析3例患者PLDD术前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病程越长神经根与周围组织黏连的可能性越大。加之患者长期患病,多处就医,曾接受过多种治疗方法,比如推拿、按摩、小针刀等,进一步加重了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黏连。经PLDD治疗后,神经根的牵拉、刺激不能解除,外科手术成为最有效的手段。3.1.4本组患者中L5S1间隙7例,L4、5间隙4例,分析原因可能为L5S1间隙在穿刺过程中进针角度大,在激光汽化过程中光纤移动范围小,髓核汽化不充分,椎间盘减压效果不佳

6、。陈凤伟等〔3〕对不同间隙椎间盘PLDD术后疗效进行对比统计发现,术后半年时的平均JOA改善率L4、5为62.6%,L5S1为45.7%。由此作者建议在L5S1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上,应慎重考虑。3.1.5椎间盘的发生与患者的职业及工作习惯有明显的关联。椎间盘患者多数为重体力劳动者或者坐姿劳动者,经PLDD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继续返回原工作岗位,原来致病因素未消除。在本组11例病人中,追问病史有6人在术后1周以内即重返工作,多组资料显示PLDD术后随着时间延长疗效逐渐稳定,术后休息期间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过伸过屈运动及提重物等。同时本组患者中无L4、

7、5、L5S1以外间隙再次外科治疗者,在腰椎中L4、5椎体活动度最大,L4、5、L5S1椎间盘突出发病率最高也是原因之一。3.2预防措施3.2.1重视PLDD适应证的选择,术前应认真分析患者CT及MRI等辅助检查资料,根据激光的工作原理,应该选择髓核组织脱水少,退变程度轻的病人进行手术。同时,患者的病程不应太长,发病2个月以内者为PLDD的最佳适应证。3.2.2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减少穿刺的次数,同时穿刺点要准确,尽量经“安全三角区”〔4〕穿刺进入病变椎间盘,既可以减小因穿刺造成的腰肌血肿、黏连,同时更可以避免穿刺的神经根损伤造成术后的下肢放射麻木等神经

8、根症状。穿刺成功后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穿刺针的位置,针尖的理想位置应为:正位像在椎间隙中央、侧位像位于椎体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