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

浅谈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

ID:9567019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浅谈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_第1页
浅谈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_第2页
浅谈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_第3页
浅谈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_第4页
浅谈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 [摘要]现代性伦理道德问题已成为包括西方和中国在内的现代人所无法逃避的现实,我们需要去审视实体和制度规范本身的伦理价值或正当性以及道德个体化与道德普遍性对立的现代性事实,为和谐伦理精神的建构提供某种可能的路径。  [关键词]和谐伦理精神;自我同一性;后现代建构      现代性伦理道德问题已成为包括西方和中国在内的现代人所无法逃避的现实。自由丧失与认同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和谐伦理建设中两种不和谐的因素。而对于这两个因素的伦理思考形成了“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的道德哲学辩证:一般认为,重建规范是自由的条件,而德性是实体认同的前提。但这样的思考却没有注意到这样的

2、悖论情形:现代性条件下的制度规范建设并未能赋予人们更多的自由}现代性强调“实体认同”的“同一性”逻辑也并没有带来德性的提升。而对这一悖论的思考需要我们去审视实体和制度规范本身的伦理价值或正当性以及道德个体化与道德普遍性对立的现代性事实,这为和谐伦理精神的建构提供了某种可能的路径。    一、“异质性”中的“普遍性”:  自我同一性重建    自我同一性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同一性渐成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发展的结构或者是对个体身份的自觉意识和性格连续统一体的无意识追求,或者是对某个群体的理想和特征的内心趋同。依照埃里克森对自我同一性的理解以及我们的问卷调查,我

3、国在现代性境遇中,存在于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已成为一个显见的事实。在“伦理”的视域中,这种认同危机或同一性危机的实质在于“普遍性”的丢失而颠覆了个体存在的精神。根基,因而,这种自我同一性危机在于难以形成一种统一的伦理道德精神,也表现为合法性危机。如果如哈贝马斯所说的那样,合法性危机的根源之一在于传统的断裂与崩坏,传统伦理价值观难以通过教育或社会化植入到人格结够之中,那么,当今中国人的道德生活中的现代性因子对传统交往方式、人格类型和价值体系形成的根本性冲击应该成为这种合法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性危机的实质在于人的存在本性与外在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它标示着个体的一种“在世

4、”存在样式,不仅涉及“垂直维度”的对待传统问题,同时涉及“水平维度”的人际交往问题。在道德心理视域中,社会心态结构中存在着某种“潜意识”以及生存论意义上的选择意向性,道德、文化在历史传承过程中遵循一种选择意向性,即哈耶克意义上的“有助益”标准实现社会性遗传,这是进行传统伦理教育的重要的心理资源和机制,从而在“多元化”或“异质性”的价值文化中遵循某种“普遍性”原则进行意向性选择。这种“普遍性”或同一性就是一种在个体意识中的“集体无意识”或“集体记忆”中寻求一种对待传统的现代理念。由此,我们要对当代人在生存中所领有的总体性和统一性进行重新审视的是“那种由传统社会界说的将具体个人的天性加以变

5、异扭曲的、单一模式的总体性”,倡导“真正能够包容个体差异的总体性”,这需要诉之于一种整体理性。  而在水平维度的公共生活领域,罗尔斯主张建立在“公共理性”基础上所产生的普遍性。公共理性就以一种理性的“程序”解决了一个自由而平等的生命体因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而产生深刻分化之后组成稳定、公正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无论是罗尔斯的“公共理性”还是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都是在于重建现代性社会伦理精神的合法性根基。“交往理性”是体现多样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的前提和基础。“在列维纳斯的解释中它是一种启示,是已知或可知事物中一个未被预见也不可预见的裂口。它导致新的、不可预期的意义产生,而不

6、是交流早已熟知的意义”。这样,自我连同自我的语言都不具有话语霸权和真理专制的色彩。同样关键的是,通过话语“我”发现“我”并不是世界的独占者,看起来为“我”独有的东西被表明是与他者共享的并保留了各自的自由和自主的地位和独立的人格,从而与他者的关系就其本性来说不仅在起源上而且在根本上都是伦理性的。    二、自由作为德性的根基:  道德主体的塑造    道德主体精神本性的重要方面在于:把现实的道德原则、制度规范和价值标准通过一种意向性认同而内化为个体的德性品质。这一过程是依靠一种自身心理的反作用结构的抑制来实现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称之为是“较高的心理机制”,它具有自由的特性。道德的真正

7、本质就是个体性在道德世界中自由生长,过真正德性的生活。因此,无论是先验预设还是规范性的伦理进路都显现了自身在塑造个体心性精神秩序中的非自足性。而且,在这种先验预设和规范、规则的进路中可能潜蕴着一种伦理风险:伦理与道德对生命内涵和生命存在多样性的统摄与僭越,使生命的现实存在及其多样性需求抽象并异变为一种“道德生活方式”,把包括自由权利和利益实现在内的多样性生活简单地等同于伦理生活,脱离现代性生活世界的活生生的多样化、差异性的生命。  先验预设的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