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ID:9569264

大小:6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2

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_第1页
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_第2页
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_第3页
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_第4页
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农牧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一大佘太镇概况及本论文.L.的基本思路  大佘太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北60公里处,北靠查石泰山,南眺乌拉山,西临乌梁素海,东接草原钢城包头。全镇辖地面积940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全镇有水浇耕地14.6万亩,人均水浇地达到4.4亩以上。充分体现出人少地广的特点,机电井656眼和中小型水库两座保障了农牧业生产的水资源需求。2011年的粮食产量为:硬质小麦8000万斤,玉米6000万斤,油葵3000万斤,成为自治区西部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另外,有草牧场80万亩,牲畜存栏数12万头(只)。适合放牧型畜牧业和

2、农牧业结合型畜牧业的发展,有雄厚的资源优势。2011年的畜产品产量分别为:羊皮50000张,羊绒11.5万斤,羊肉150万斤,芦苇6000吨,牛肉45万斤,牛奶1500吨。但是,平均海拔1100米的高原地带和年降雨量只有220毫米的干旱气候及其年蒸发量2500毫米的气候条件成为制约因素,导致大佘太镇的农牧业完全依靠黄河水和地下水来维持它的生产。因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永恒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对于建立从农牧业生产结构内部自发的实际性可持续发展模式,即水资源的稀缺性最为明显的该镇来讲,收入来源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占用水资源的多少,如水浇地的面积等。  本论文设计的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可持续

3、发展的适应性模式,其基本思路是;第一,调整农牧民的收入结构,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污染。第二,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是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收入增长模式中减少水资源过度依赖型经营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如加快干旱地区适应性较强的养殖业的发展等。  二农牧民收入结构分析  1.数据整理方法  为了更清楚地表明农牧民的收入结构,本文将农牧户年收入10万元作为标准,首先把农牧户划分为高、低收入两个等级,然后再划分出中高收入与最高收入、中低收入与最低收入四个等级(见表1)。  表1农牧户总收入结构  收入等级低收入农牧户高收入农牧户  

4、最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  年总收入1~5万元5~10万元10~15万元15万元以上  农牧户所占比例24.14%37.93%27.59%10.34%  资料来源:项目组实地调研数据  根据表1的分类可知,近62%的农牧户年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范围内,即62%的农牧户的总收入状况处在低收入状态。虽然农牧户年总收入10万元的标准对内蒙古的整体来讲并非很低的收入水平,但是据《内蒙古统计年鉴》和《乌拉特前旗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大佘太镇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为25284.33元,相比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年人均收入29552元来讲,该镇的收入水平还是处于偏低水平。因此,农牧民收入

5、增长模式中追求总量的增加没有太大的意义,更为重要的应是收入结构的调整问题。  2.收入结构分析及其结果  第一,种植业收入仍是当前所有农牧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各收入等级的农牧民收入结构中,种植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47.36%~66.73%,远高于其他收入来源,总量上讲,种植业收入越多,总收入水平越高。可见种植业收入仍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考虑,干旱地区的种植业水资源的保障(引黄河水或开发地下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说,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才是该地区收入增长模式的根本条件(见表2)。第二,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牧户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资性收入在各收

6、入等级农牧民的收入结构中的比重各占11.39%、29.97%、20.47、29.97%,除了最低收入群以外工资性收入在其他收入群的收入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较为均衡。可见打工等非农牧业经营中所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不受收入水平高低的影响,反而推动了农牧民收入结构的调整。第三,高收入农牧民拥有更多的稀缺资源。结合表2、表3可知:中高收入农牧户平均占有51.5亩水浇地,高收入农牧户平均占有85.3亩水浇地,明显高于最低收入与中低收入的27.3亩、37.5亩。这说明稀缺资源水浇地,即水资源的多少与收入的多少成正比关系,享有资源禀赋的农牧民实现了他们更高的收入水平。同时,更高的收入水平给他们带来了自行

7、调整收入结构的机会,即高收入农牧户对养殖业的投入相对更多,占有更多的牲畜资源,从而养殖业的收入也高于低收入农牧户。  表3农牧户生产性资源  收入等级  项目低收入农牧户高收入农牧户  最低收入中低收入中高收入最高收入  平均水浇地(亩)27.337.551.585.3  平均牲畜数量(元)222213530  第四,收入水平越高,副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就越大。项目组在调研中发现,越是收入低,农牧户对副业投入就越少,导致低收入农牧户收入来源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整体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