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黏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颈淋巴清扫的研究

颊黏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颈淋巴清扫的研究

ID:9573759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颊黏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颈淋巴清扫的研究_第1页
颊黏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颈淋巴清扫的研究_第2页
颊黏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颈淋巴清扫的研究_第3页
颊黏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颈淋巴清扫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颊黏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颈淋巴清扫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颊黏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与颈淋巴清扫的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颊黏膜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和颈淋巴清扫的关系。[方法]对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90年1月~2004年12月行颈淋巴清扫的52例颊黏膜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颊黏膜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6.9%(14/52),各区淋巴结转移率Ⅰ区为40.6%,Ⅱ区34.4%,Ⅲ区25.0%,Ⅳ区0。分期中T1与T2及T3与T4之间颈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T1、T2与T3、T4之间随分期增高而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P<0.01)。颊黏膜鳞癌随分化程度的变差,区域淋巴结转

2、移率增加。[结论]对于颊黏膜鳞癌,可以择区清扫Ⅰ、Ⅱ、Ⅲ区淋巴结,Ⅳ区清扫一般仅适合于病理类型为低分化癌者;T3、T4的需要行胸大肌等皮瓣修复的患者;临床淋巴结转移为N2的患者。【关键词】颊 口腔黏膜 口腔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AStudyofCervicalLymphNodesMetastaticRuleandNeckDissectioninPatientsousCellCarcinomaAbstract:[Purpose]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etastaticlymphnodeandneck

3、dissectioninpatientsouscellcarcinoma.[Methods]FiftytouscellcarcinomaundergoingneckdissectioninZhejiangCancerHospitalfromJanuary1990toDecember2004phnodemetastaticrateouscellcarcinoma,andtheratesofdifferentlevelsphnodemetastaticratephnodemetastaticrateincreasedphnodeshouldbedissectedinb

4、uccalcancerpatients,andthelevelⅣnodedissectionissuitableforloetastasis.Keyouthmucosa;mouthneoplasms;neoplasms,squamouscell;lymphaticmetastasis;radicalneckdissection口腔鳞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影响其预后因素较多,而淋巴结转移是重要因素之一,只要有同侧或对侧单个淋巴结发生转移,生存率即降低50%,若出现对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转移,则其预后再进一步降低50%[1]。而颊黏膜癌作为口腔癌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

5、其颈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和处理极其重要。本文就本科52例颊黏膜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外科处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颈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其处理方法,以供临床设计手术方案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199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52例颊黏膜癌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3例。年龄为41岁~77岁,中位年龄为60岁。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87年发布的口腔鳞癌的TNM分期标准对颊黏膜鳞癌进行分类与分期。术后标本均按不同解剖区域送检,其中Ⅴ区因术中部分未分清楚,而未能够得到统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黏膜癌和癌前病变的组织分型(WHO,199

6、7),将颊黏膜癌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级。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2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其中行肩胛舌骨上清扫手术8例,均为临床分期T1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肩功能障碍。其余44例患者均行全颈淋巴清扫手术,其中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手术25例,术后18例(72%)出现肩功能障碍,19例行保留副神经的改良颈淋巴清扫手术,术后6例(31.6%)出现肩功能障碍。病理类型:52例颊黏膜癌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高分化鳞癌34例(65.3%),中分化鳞癌15例(28.8%),低分化鳞癌3例(5.8%)。14例(26.9%)患者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7、52例颊黏膜癌T分期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由表1可见随T分期增高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其中T3、T4可出现N2颈淋巴结转移,而T1、T2无1例出现N2颈淋巴结转移。T1与T2及T3与T4之间颈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T1+T2与T3+T4之间随分期增高而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P<0.01)。颈淋巴结转移个数和频度见表2。14例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共检出转移淋巴结32只,主要为Ⅰ、Ⅱ区淋巴结受累,其中有2例出现颏下淋巴结转移,Ⅲ区淋巴结也有检出8只,而Ⅳ区无1例检出。并进一步发现无1例患者存在有Ⅲ区淋巴结转移,而无Ⅰ、Ⅱ区淋巴结受累现

8、象,即未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