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ID:9574864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问题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谈“问题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问题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问题情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4.抓住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比较、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一节,教材在论述全球变暖将会对人类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时,列举了不少不利影响,并认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严重污染的结果,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有些学生会想:气候变暖是一件坏事吗?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学生也能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如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等,在观点的

2、碰撞交流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产生新的火花。  二、设置问题情景的原则  1、问题要有思考价值,有启发性。  问题情景创设和设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少问“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这类问题思维要求低,难以激发创新性思维。多问“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还有哪些可能性”一类的问题,使学生的想法、解法、见解得到充分的表达,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多提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的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要倍加呵护。例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中,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

3、取是用什么物质?”“能否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能否用碳酸钠等物质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装置可选用前面学过的哪种装置?”“二氧化碳只能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在教师的设问下学生产生了疑惑和好奇,探究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然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当然“是不是”类的问题也并不是说不能设置,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还是很适宜的,能给他们以成就感,提升兴趣。  2.设置问题要难度适中。  提问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合作交流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要“

4、让学生跳起来要能够摘到苹果”。对基础不好的同学,更应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3.激励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创造性的回答,予以赞美;对于正确的回答给予表扬,尤其对那些有进步的学生,胆小害羞的学生,予以鼓励,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给予希望,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三、鼓励学生质疑,积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在公开课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学会了……”,“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认为要转变观念,教学不是把有

5、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如果能把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带着“?”走出课堂,在学习中学会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成功。教师要下功夫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做:  1.养成阅读的习惯,再阅读中思考。笔者在几年的初三教学中,体会到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或课外资料为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空。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经常阅读百科全书等科普读物,阅读中学生科学报,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自学中遇到问题,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而寻求答案,通过自己

6、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2、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  3、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发问。教学中要让学生发问,教师就不能限制学生发问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提问要给予肯定。要改变过去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教师就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进行发问,学生的发问是源于他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后,不懂或感到迷惑的地方,或是自己想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从学生提出问题的层次,教师可以是一种被动性的问,学生的问是一种主动性的问。实现了这个根本转变,学

7、生就由被动的地位,变成的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发问,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断开发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当然,面对学生的发问,教师要不断学习,使这条小溪的水源源不断。  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获取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