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权理论的南海《更路簿》法理意义分析

基于主权理论的南海《更路簿》法理意义分析

ID:9582552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2

基于主权理论的南海《更路簿》法理意义分析_第1页
基于主权理论的南海《更路簿》法理意义分析_第2页
基于主权理论的南海《更路簿》法理意义分析_第3页
基于主权理论的南海《更路簿》法理意义分析_第4页
基于主权理论的南海《更路簿》法理意义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主权理论的南海《更路簿》法理意义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主权理论的南海《更路簿》法理意义分析基于主权理论的南海《更路簿》法理意义分析一、对《更路簿》的认知  《更路簿》,又称《南海更路经》,俗称《南海更路簿》,因以立更路来作为篇名,所以学界大多将其称为《更路簿》。它是海南民间以文字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知识,详细记录了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名称、准确位置和航行针位(航向)、更数(距离)和岛礁特征,是我国海南省渔民在南海航海实践的经验总结。据调查研究,《更路簿》至迟在清初就已出现,盛行于清代末期和民国前期,此后世代流传至今。现发现的更路簿主要有:苏德柳本《更路簿》、郁玉清本《定罗经针位》、陈永芹《

2、西南沙更簿》、林鸿锦版《更路簿》、王国昌《顺风得利》、麦兴铣《东北海更路簿》、李根深《东海北海更流簿》、许洪福《更路簿》、卢洪兰本《更路簿》、李魁茂本《更路簿》、蒙全洲口述并经麦穗整理《去西南沙的水路簿》、彭正楷本《更路簿》等12种版本。①除陈永芹《西南沙更簿》为民国本外,其余的皆为清本。  12种版本的《更路簿》直观地反映了渔民在南海诸岛礁的作业路线、开发经营场所、南海诸岛礁的命名,特别是西沙、南沙各个岛、礁、滩、州的取名。地名大约有120个,记载的航线(更路)有200多条。我国外交部主页上有相关的论述:《更路簿》是中国人民明清以来开发南海

3、诸岛的又一有力证明。它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生产活动的航海指南,积累了许多人航行实践经验的集体创作,它孕育于明代,后不断完善,记载了渔民从海南岛文昌县的清澜或琼海县的潭门港起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海航向和航程。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海航向和航程。②  二、《更路簿》反映了我国历代渔民在南海进行独占性、排他性国内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各种关系,体现了我国自始至终在南海区域本文由.L.收集整理的持续的主权存在  (一)人与人的关系  《更路簿》反映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国内公民之间、渔业团体之间历时性以及共时性的国内经济活动关系,排除任何外

4、国因素的干扰。由于不同版本的更路簿来自民间不同群体,其版本时间也就各有差异。现存12种《更路簿》的传承者都是我国清朝、民国时期海南渔民,记录了海南渔民民间相传的航行路线知识。多种版本共存的清朝时期,不同版本的《更路簿》能直接反映出清代海南渔民群体自发自主在南海区域内对内进行渔业捕捞等开发活动,渔民之间和谐共处且相互帮助。不受外来任何其他国家干涉,对南海岛礁、渔业资源是一种本能自由的开发利用,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外排他的、独占的国内经济活动关系。清、民之间《更路簿》存在一种明显的传承关系,这更能反映出我国海南渔民对南海区域的独占性、排他性的国内经

5、济活动是持续的不间断的。也有学者认为可追溯至北宋时代,南宋时期对于南海的开发、利用以及航海业已繁盛,对于南海区域的独占、排他的开发利用可溯及更远久。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  《更路簿》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海南渔民充分利用经验与科技工具自主开发南海岛、海的经济资源关系。  1.渔民生产、生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相对固定的海洋渔业作业区形成  现存12种版本的《更路簿》的主要内容直观地反映了我国渔民长期以来生产作业与生活范围不断扩大,并从航路多少及远近的角度描绘其发展的历程,几个比较固定的海洋渔业作业区逐步形成。从《更路簿》中记载的航路、岛礁

6、等等系列信息来看,我国渔民在南海的作业生产、生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渔民的《更路簿》以苏德柳本为典型代表,以航道为主,且主要以南沙更路、西沙更路两大区域组成。中期阶段以郁玉清本《定罗经针位》为代表,航路、西沙、南沙开发利用较多,对于东头沙作业生产还未兴盛,更路主要集中在中部五大环礁区。后期阶段的《更路簿》中东头沙已经出现。这时从大陆来南海诸岛的航道增多,渔业逐渐集中在这些区域。随着社会产生力的发展,渔民在南海的生产、生活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赖以生存的渔业资源的摄取能力不断的增强,对于南海的渔业资源,诸岛礁的自我自主认识,开发的能力

7、也不断的增强,南沙群岛渔场、东南亚渔场③等形成。  2.岛、礁、暗沙、暗滩的命名  《更路簿》中记载了大量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土地名,这些土地名是海南渔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现存12种版本的《更路簿》记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土地名,尽管与各个《更路簿》中记载的地名多寡差距较大,但是对于岛屿、沙洲、暗礁、暗沙、暗滩的称谓却基本上一致。④在《更路簿》中出现的南海诸岛礁的土地名有96处,其中南沙群岛占72处,且记载是最具体的。⑤基于口音的缘故,在《更路簿》中对于南海岛礁的记载都用俗名记载。据《更路簿》记载,对于岛礁的命名一般分为四类:

8、峙,岛屿和沙洲;圈,环形礁盘;廓:自海面难以看出的暗礁,线或线排,暗沙。对于这些岛礁的命名,海南渔民基于岛礁的外貌特征、岛礁处于的位置、开往该岛礁的航向作为命名的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