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考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考题汇总

ID:958950

大小:114.8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10-21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考题汇总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考题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前三节考纲要求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身高、体重、肌肉的强度和耐力、肺活量的增长都相当均匀。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在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练,感知觉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作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系统性。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小学生的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物的好坏,小学生的理智

2、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相对不稳定、尚未定型的阶段。小学教育使得小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逐渐变成现实性,使他们逐渐变成社会化的人。(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比学龄前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产生了新的兴趣和动机。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小学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体现在道德品质、认知水平、人格品质和身体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德、智、体

3、、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形成基本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形成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儿童走上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小学教育内容都是基本的价值观念、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的社会活动技能与生活行为规范,这些构成了整个教育内容体系中的基础部分。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义务包括:(1)国家有设立学校以及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就学的义务;(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4.小学

4、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指的是,对于每一个特定个体而言,小学教育都应该促进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充分发展,保证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和谐发展。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标,我国小学教育的全面性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个部分组成,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4

5、4-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全面发展绝不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包含着其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既包括面向全体的统一要求,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使得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到最大化的和谐发展。二、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还谈不上有严密的计划性。(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斗争和社会生活服务。(3)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适应,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但教育内容贫乏。(4)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没有文字和书本。(5)教育目的一

6、致,教育权利平等。(6)原始教育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7)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8)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专门人员、专门机构场所、专门的组织形式。(9)教育与原始宗教和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三、学校产生的条件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第三,文字的出现,有了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四、资本

7、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资本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第二,在课程内容上注入了科学知识,增加了许多新的学科。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引进实验法、演示法、实习法等新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教学法受到重视。第四,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第五,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制。五、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社会主义教育为维护劳动人民自身的利益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