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实验题复习汇编6

高考生物实验题复习汇编6

ID:9593493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高考生物实验题复习汇编6_第1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复习汇编6_第2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复习汇编6_第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复习汇编6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实验题复习汇编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实验八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2.进一步培养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二.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三.方法步骤: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mg/mL(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

2、0.2、0.4、0.6、0.8、1、2、3、4、5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5.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7cm,直径1~1.5cm为宜 6.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处理方法:1)浸泡法:把

3、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2)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7.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注1:可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2.实验材料:可以用杨、加拿大杨、月季等的枝条。3.实验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烧杯、滴管、试剂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

4、(下方带流水孔)、盛水托盘、矿泉水瓶。实例如下:1.提出问题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或NAA,促进杨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呢?2.作出假设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杨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3.预测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d),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出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4.实验步骤(1)制作插条。(2)分组处理: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如可分别在NAA

5、中浸泡1、2、4、8、      12、24h等)。(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记录各小组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自行设计记录表格,记录用不同浓度生      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      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时间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每隔2~3d记录也      可。(5)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①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   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倒插等。   

6、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的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   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②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  A.温度要一致;  B.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  C.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      生根的最适浓度。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按照小组分工认真进行观察,实事求是地对实验前、实验中(包括课内、课外)和实验后插条生根的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整理数据,绘制成表格或图形。最后分析

7、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测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实验的结论。不要求实验结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6.表达与交流   实验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实验报告,向小组和全班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经验、教训或体会,包括  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收获。7.进一步探究:进行扩展性的探究和实践,大多数需要在课外完成。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提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