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研究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研究

ID:9594894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研究_第1页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研究_第2页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研究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研究1.引言  地质灾害突发性强、成灾迅速,在易发地区容易频繁发生,极容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地质灾害的发育常受地质结构、岩土特性、地形地貌、植被覆盖、降水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对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有重要意义。陕西省内山区和丘陵面积较大,且河流较多,尤其是秦岭和巴山山脉地区更是我国地质灾害重灾区,历来地质灾害极为严重。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有不断加剧

2、的迹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仅2001年至今,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就造成一千余人死亡,数百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研究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对当地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有重要意义。  2.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分析  2.1地形地貌  秦巴山区指秦岭和巴山山区,区域内有大量小盆地和山间谷地,包括汉中盆地、西乡盆地、安康盆地等。海拔多处于1000~3000m之间,其中秦岭最高海拔3767m,同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巴山山脉最高海拔2917m。整个秦巴山区以山地为主,中间河谷切割

3、较深。由于秦巴山区有大量矿产资源,包括有色金属、煤、贵重金属等矿藏,地表破坏较为严重,秦岭森林覆盖率约为46%,东部地区森林破坏较为严重,覆盖率仅20~25%,巴山森林覆盖率约为26%。  2.2气象水文  秦巴山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大降水量本文由.L.收集整理在1500mm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8~974mm之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秦巴山区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表现出分布不均的现象勉县、汉滨等地降雨量较大,白河、旬阳等地降雨量相对较小。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区域内5年左右有一次小丰水年,10年左

4、右有一次大丰水年,降水量峰值年份地质灾害发生较多。在年内分布上,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主要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70%以上,12~2月降水量较小,暴雨在4~9月均有出现可能,不过主要集中于6~9月。  2.3岩土特性  秦巴山区露地层多为元古界、古生界变质地层,在山间断陷盆地、水系河谷阶地、山坡坡面和坡脚等位置有部分新生界分布。区域内岩土特性较为复杂,以片岩、板岩、千枚岩、灰岩等较易发育地质灾害。如勉县方家坝、茶店等中低山区存在大量绢云母石英片岩、灰绿色千枚岩和透镜状灰岩;红石河两岸多为碳质片岩、夹云母石英

5、片岩、钙质板岩;汉江南岩低山区绢云母千枚岩和绢云母石英片岩混杂。断陷盆地、水系两岸阶地以及山体缓坡存在下更新统冲积层、中更新统洪积层、上更新统冲积层、全新统冲积层以及第四系坡积层。  2.4地质构造  秦巴山区包括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包括康县-略阳华力西褶皱带,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摩天岭加里东褶皱带,龙门-大巴山台缘隆褶带等。整个秦巴山区存在大量紧密褶皱和压性断裂,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且存在大量深大断裂,活动期长性状变化大,尤其汉中断陷盆地活动更为明显地质作用强裂。整个区域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垂

6、直差异性表现明显,中生代大面积抬升结果突出,河流侵蚀较为严重。  2.5水文地质  秦巴山区地下水主要包括碳酸盐岩岩溶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浆岩变质岩裂隙水几类。散岩孔隙水主要保中于汉中盆地、汉江、嘉陵江、月河、白石河等较大河流漫滩、低山地貌低洼处的残坡积层之中。在河流漫滩和阶地区含水层主要为冲积砂卵石,水位埋深多在1~10m之间,多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侧向补给。山坡覆盖残坡积土层土层较薄赋存条件较差,但土质疏松降雨极易渗入,极易因降雨造成土体饱和而形成滑动面。岩浆岩变质岩裂隙水广泛分布于千枚岩、片岩、构造裂隙

7、之中,富水性极强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多通过沟谷排泄极易造成斜坡失稳。  3.陕西秦巴山地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3.1滑坡灾害分布特征  秦巴山地地表外动力过程活跃,使得重力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较为容易,滑坡灾害分布广泛且危害较大,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区斜坡缓坡带、江河两侧及沟谷出口位置。其中,以堆积层滑坡和岩质滑坡两种滑坡类型较为普遍,滑坡深度多为小于6m的浅层滑坡,也有少数6~20m的中层滑坡,常见坡坏方式主要为堆积层沿基岩面滑动、顺层滑动和切层滑动。其中,堆积层滑坡主要分布于沟谷陡坡和中低山山麓缓坡带,规模通常较大

8、但滑动速度较慢;膨胀土滑坡主要集中于安康盆地、汉中盆地边缘山前地带斜坡位置。基岩滑坡多为千枚岩、片岩、板岩,突发性较强且规模较大。  3.2泥石流崩塌灾害分布特征  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地陡峻斜坡、深切沟谷位置,其横断面多表现为V字形。尤其受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如修建公路铁路、矿山等工程破坏的地区,泥石流灾害分布较为普遍。尤其在7~9月出现暴雨和大暴雨时,泥石流灾害较容易发生,多以暴雨型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